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感受中日生育文化的差异和冲突 

日本华侨报·2019-06-13 10:25:15·文化
10万+阅读
摘要:日式生育也罢,中式生育也罢,在日本婆家也罢,在中国娘家也罢,我能够深切感受中日生育文化的差异和冲突,但我更能感受到亲人家属以及医生护士对新生命的温情和体贴。

◆《日本新华侨报》特约撰稿人  林媛

感受中日生育文化的差异和冲突 

6月12日,是我小儿子的生日。白驹过隙。12年前的事情,却清晰得如昨历历在目。

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出生在日本,一个出生在中国。作为一位母亲,我也有幸体验性地做了一次日本式的月子,也做了一次中国式的月子。 

快临盆时,在日本的婆婆家,公婆每天会遵照医嘱,监督我到室散步。在中国的父母家,爸妈也会毫不怜惜,每天让我拖地,负责收拾家务。其实,我知道,他们这样做,都是为了保证我在生产时要拥有一定的体力和骨盆肌肉的柔软性。 

产检的时候,在日本妇产医院,妇人产科里基本上都是准妈妈一人来接受产检,如果说有陪伴的,那顶多是她的一个或两个的孩子。      在中国的妇产医院,产检时除了准妈妈之外,准爸爸,准奶奶,准外婆……貌似可能沾点亲属关系的人都会来陪着产检,走廊道里挤满了陪伴接受产检的人。我呢,则是每次都一个人去,一个人回,以至中国医生总会担心地问上一句:“这次,也是自己一个人?” 

体重上,在日本,医生会严格控制准妈妈的体重,大多数孕妇也都身形保持良好,从背后看时,基本上不会发觉对方是孕妇。

在中国,似乎已经不存在体重这个概念了。准妈妈不仅是用肚子孕育了小宝宝的生命,更是用体重良好地体现了全家人对新生命的热切期望。

生产后,在日本,产妇的衣食都是医护人员照理,按照医院的食谱一天三餐。在中国,产妇的护理基本都是由妈妈婆婆来做。她们会亲自下厨,炖、熬、煨出一锅又一锅鸡汤、猪蹄汤等等,装到热水瓶或者加密饭盒中带到医院,说是“养身”、“催奶”。

最大的冲突性表现是,在日本医院生孩子以后,医生或者护士会让产妇立即下地活动,还会给室内打开窗户换空气,有时让孕妇立即冲淋浴,有的给孕妇送上切好的西瓜甚至冰激凌。我曾看到过有在现场的中国妈妈见景立即冲了上来,用手攥住护士的衣袖,用中文歇斯底里地大喊:“你这是要杀人吗?”日本小护士吓得不知所措,为此不得不叫来保安人员。一场 “中日产房大战”因为生育文化的差异而兴起。

从服装上来说,生下来不久的中国小孩是需要穿开裆裤的,这固然是为了处理孩子的屎尿方便一些。但是,中国的“开裆裤文化”没有伴随着“汉字文化”一起走进日本,他们的孩子从小没有穿开裆裤的文化。据说,有些家教严厉的日本家庭,在孩子上小学甚至中学以后,会在家庭能里面给孩子准备一种开裆裤式的“惩罚服”,那完全是为了打屁股方便,声索的是另一种功能了。相比之下,中国小孩因为穿开裆裤,小屁股可以裸露出来,摸起来总是冰凉的;日本小孩则是穿着小裤裤,把小屁股包得严严实实,但两个小脚丫是从来不穿袜子的,摸起来也是冰凉的。

每到儿子生日的时候,我都会想起这些往事和经历。日式生育也罢,中式生育也罢,在日本婆家也罢,在中国娘家也罢,我能够深切感受中日生育文化的差异和冲突,但我更能感受到亲人家属以及医生护士对新生命的温情和体贴。孩子,从诞生之日起,就能够连接不同国域不同文化,谁能说这不是令人暖心的美好呢!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日本华侨报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