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中日短长书丨超越时间、跨越国境的泡沫经济前史

人民中国·2020-12-13 09:04:00·图书
10万+阅读
摘要:《日本经济奇迹的终结》日文初版付梓于1978年。因完稿时间较早,泡沫经济的重症表现及其弊害尚未充分显现,更大更多的丑闻曝光于书问世之后……

作者:刘柠

在“中国崛起”之前,“日本奇迹”曾被认为是不灭的神话,但泡沫经济改变了一切。不过,人们很快就发现,日本的声势虽然被中国罩住,但其存在感犹在,且不断地对国际社会辐射着价值和影响。在泡沫的平成已逝,中日大国地位易手十年之后,《日本第一》《日本还是第一吗?》等畅销书反而进入中国,并成为媒体和主流社会的议题,便说明了这一点。事实上,日本的存在感并不完全依赖经济,而日本经济也并不完全依赖“成功”——这,才是所谓“奇迹”背后的秘密。

中日短长书丨超越时间、跨越国境的泡沫经济前史

都留重人(1912~2006年),日本著名经济学家,日本第一部《经济白皮书》执笔人,曾任东京商科大学(现一桥大学)校长

日本经济在战后的戏剧性重生,是世界现代史上公认的奇迹,都留重人将其喻为“凤凰涅槃”。但经济学家更倾向于用数据说话,而不是具象化的类比。如果把1950年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作为基数100的话,日本1973年的指标高达1412,相形之下,美国和西德分别为210和411。不仅如此,以高增长已接近尾声的1970年为界,日本在之后18年中的增长也超过了9倍,而同属第一梯队的西德是5倍。数据本身已说明“奇迹”之为奇迹,并非虚言。

中日短长书丨超越时间、跨越国境的泡沫经济前史

但如果仅仅是为了解释奇迹为什么发生的话,作者的成就感也许会大打折扣。作为接受过西方系统史学训练的制度经济学家,都留重人显然有更大的学术野心。他在“引言”中明言:“探究日本何以能够取得这项成就确是本书的写作任务之一,不过,它并不是笔者心中最重要的任务。” 那么,“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呢?作者的着眼点其实在于“凤凰涅槃”故事的续篇。

他目睹了从七十年代末到整个八十年代,在日本社会被频频曝光的大量金融丑闻,涉及证券、公司、银行、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及官僚政客,以致于连英国《经济学人》杂志都做出了所谓“系统性”的诊断:

这些丑闻让公众应接不暇,焦点切换之快堪比水果老虎机。涉案金额后面再添几个零,甚至发现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家金融公司都存在欺诈行为,应该也不会再有日本人感到惊讶。西方很多人士同样开始意识到:日本深陷泥潭……丑闻已经和日本的金融体制、政治腐败乃至企业经营模式交缠在一起。……作为世界最大的单个资本来源国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日本充斥着诸如欺诈等不端行为,并且由一帮盲目或自大的家伙所监管,可能——尚未但日后可能面临崩溃。日本的泥潭是危险的玩意儿。

探究上述“系统性”丑闻与此前发生的日本经济事件及更为广阔的国际金融背景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逻辑和历史联系,是都留为自己确立的学术目标。这个目标用通俗的表述,就是研究经济泡沫是如何生成,然后泡沫连着泡沫、泡沫撑起了更大的泡沫,导致表面张力不足以支撑泡沫的膨胀,终于彻底破灭的叙事(病情)背后,有着怎样的病理,病灶何在。

中日短长书丨超越时间、跨越国境的泡沫经济前史

1989年底,日本土地价格总额约为2000万亿日元,而美国土地价格总额约为500万亿日元,可以说一个日本就能够买下4个美国

通过对日本战后史及经济史的爬梳,都留发现,能源和土地,这两个“在任何一个社会的生活中都断然不可或缺的生产和消费的基本要素”,一旦遭遇价格革命,二者之间的差别便会凸显。就能源而言,有各种形式的替代供应方式可以选择,从短期来看,节能的措施也有一定效果,但土地则根本不存在替代性的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空间总体来说也相当有限。而在战争期间和战后初期,日本城市土地价格并没有随着普遍的物价上涨而保持上扬趋势。可在1960年代,日本政府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时期,土地价格经历了第一波涨潮。那之后,在经历了十年喘息之后,又迎面遭遇了第一次石油危机,结果撬动了石油和土地的双重“价格革命”。

中日短长书丨超越时间、跨越国境的泡沫经济前史

1989年三菱地所花费2000亿日元购入纽约洛克菲勒中心14栋摩天楼,成为泡沫经济时代日本进军海外地产的经典之作

土地价格革命首先会改写经济结构。以1987年为例,仅此一年地产的资本收益便高达416万亿日元,比该年度日本的GDP(343万亿日元)高出了20%还不止,金融债权增长大大超过了生产活动增长,以至于日本的资本主义逐渐演变成一种头重脚轻的结构形态。而日本式混合经济——法人资本主义及其海外扩张,又强化了这种结构。短时期内,表面上的一派繁荣,也确实带来了某种幻象,乃至一些海外舆论也纷纷点赞日本的“成功”,与国内主流舆论一道,客观上起了双面加持——催化泡沫的作用,如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傅高义(Ezra F. Vogel)的著作《日本第一》。澳大利亚评论家默里·塞尔(Murray Sayle)更是“描绘了一幅稍嫌荒诞的未来图景”,简直充满了一种福柯话语中的“异托邦”(Heterotopias)色彩:

未来日本帝国的轮廓是清晰的:英国和爱尔兰可能会分别成为日本向欧洲转口贸易的口岸;美国将是日本富到流油的印度,是奇迹之地;而澳大利亚将是日本的澳大利亚,这块艰辛开拓与重度酗酒并存的土地,正适合充当日本持不同政见者和靠国内汇款度日者的流放地。如此一来,留给其他国家的只能是餐桌上的残羹冷炙……

联想到泡沫高潮时,仅东京都一地的地产评估额,就能买下整个美利坚的盛况,也就见怪不怪了。不过,也并非没有理性的声音。如都留在哈佛的老同学、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对日本国内投机过热的现象,便曾提出过警告:“那些与货币联系紧密的群体,也许会,甚至极有可能做出自以为是和挑战错误底线的行为。”

中日短长书丨超越时间、跨越国境的泡沫经济前史

最早的《日本经济奇迹的终结》中文版,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都留重人此书,日文初版付梓于1978年(每日新闻社),英文版出版于1993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因完稿时间较早,泡沫其实多少还有膨胀的空间,泡沫经济的重症表现及其弊害尚未充分显现,更大更多的丑闻曝光于书问世之后,可即便如此,都留从战后史和制度经济学的维度,指出“从制度的角度,日本在高速增长期后的境况极其重要”。在全民炒地、泡沫化益发严峻的时期,便从理论上揭示了金融腐败的系统性根源,有种“泡沫经济前史”的味道,不啻为空谷足音,其论述内核至今仍未过时。如他很早就注意到,地产泡沫会改变城市生态,认为“城市社区中敦亲睦邻的关系消失”,是地价过度上涨所造成的离心效应。他曾引用当时媒体上的一则评论:

熟悉的面包店,以及另一个老朋友——洗衣店,相继从街角消失,留下的空地如今被带刺的铁丝网围了起来,不知哪里袭来的冷风从间隙呼啸而过……几乎没人注意到,相识已久、真诚可靠的邻居离开了,面目陌生的陌生人取代他们的位置搬了进来,我们相遇时甚至不会道一声“你好”……我们如何才能让东京这座城市回归正常?

读到这种四十多年前的媒体文字,不要说昭和末期或平成初年的日本人,就连今天生活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中国人,都会感到特接地气。进入21世纪以来,经过几轮房地产狂潮的冲刷,这难道不是每一个中国人正在经历着的现实和正在支付的代价吗?都留重人一向被看作是日本高度增长的幕后推手之一,其秘辛谈既是战后经济史,亦是亲历者证言,的确富于足以超越时间、跨越国境的启示性。

中日短长书丨超越时间、跨越国境的泡沫经济前史

-本文书单-

中日短长书丨超越时间、跨越国境的泡沫经济前史

《日本经济奇迹的终结》

[日]都留重人著

李雯雯译  于杰校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0年7月第一版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人民中国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人民中国 特邀作者
110篇文章

作者简介

第一本在中国和日本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刊物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