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日本的未婚现象已成为社会问题。20年后,日本约一半人口都将处于单身状况。以著作《结婚灭亡》而闻名的作家荒川和久先生是研究单身生活的第一人。荒川和久先生指出,剩男现象会日益严峻。为什么男性结不了婚?这次我们用将用丰富的数据来揭开“急速增加的未婚大叔”的谜团。
为什么会有剩男?
人口结构是导致未婚现象的一个原因,这也是所谓的“剩男现象”。很遗憾在日本,有340万男性是无论如何多努力也找不到结婚对象的。
从未婚男性和未婚女性的人口差来看,全年龄段合计多出了340万未婚男性。
20~50岁的未婚男性有300万人,20~30岁的未婚男性有145万人。(2015年人口普查)
也就是说,即使日本女性全都结婚,还剩340万未婚男性没有结婚对象。而且,也不是所有未婚女性都会结婚,实际上会有更多男性结不了婚。
从各年龄段的剩男数量如图所示,从15岁到74岁,未婚男性占大多数。
虽然75岁以上的未婚女性较多,但遗憾的是,部分未婚男性是注定要打一辈子光棍的。
为什么未婚男性占多数呢?这是男女出生率导致的。从明治时代的统计来看,男女出生率为1.05,男婴较多。如果持续40~50年,每年出生5%的男性,就会导致多出340万未婚男性的局面。
但是,明治以前的时代,男婴死亡率高,就结果来看男女出生率是持平的。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婴儿死亡率下降,自然而然地陷入了剩男的困境。
迈向“未婚大叔”的时代
日本于大正9年(1920年)开始人口普查,那么我们就从1920年开始看剩男数量的变化吧。可悲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段时间,剩男数量减少了。
值得关注的是1990年以后的变化。在1990年代后,20~30岁的剩男数量急速减少,40~50岁的剩男数量急速增加。2015年后,情况发生了转变,20~30岁的剩男数量急速增加,40~50岁的剩男数量急速减少。
虽说同是剩男,但曾经的“年轻未婚男性”,现在已变成了“未婚剩男大叔”。
90年代以后,刚好是未婚率急速上升的时期。随着少子化的进展,今后年轻男性的数量也会不断减少,而且光看表格,60岁以上的剩男会不断增加。那么,为什么日本会发生“未婚剩男大叔”的现象呢?
虽说从未婚男女比例来看,“剩男”占了压倒性的数量。但是从离婚、丧偶人数来看,反而是剩女比较多。全年龄段合计有138万人离婚,627万人丧偶,这两者都是女性占多数。合计离婚丧偶的人数,剩女人数超过760万。
但是,760万剩女中有85%是60岁以上的丧偶高龄女性。让年轻男性和60岁以上的女性结婚是不可能的,但20~50岁的离婚、丧偶女性为113万人。
20~50岁的剩男有300万人,如果让离婚、丧偶的113万名女性和他们结婚,那么剩男就会减少一半。但这终归只是算术的问题,结婚可没有算术这么简单。
离婚女性增多并不意味着离婚率变高,离婚男性的再婚率很高,而且再婚的对象大多数是初次结婚的女性。也就是说,离婚男性抢走了数量少之又少的未婚女性。
所谓的“时间差—一夫多妻制”,就是指3成的情场高手男性反复结婚离婚,而部分未婚男性打一辈子光棍。
国外也有剩男
有人提议,既然日本已经变成了剩男社会,那么去国外找结婚对象不就行了吗?可是,并不是只有日本发生了“剩男现象”。
根据联合国的人口统计年鉴,美国有592万剩男(2012年),中国人口有14亿,剩男高达3350万人(2010年),印度尼西亚人口居世界第4位,剩男达到673万人。
光在印度剩男人数就已经达到了5000万人(2001年)。不局限于这5个国家,发展中国家、社会动乱的国家里,几乎都产生了“剩男现象”。
联合国的数据,因国家不同调查年份也参差不齐,不能把握同一年份世界整体的剩男人口。但是,在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日本这5个国家,一亿未婚男性处于“想结婚但没有结婚对象”的状态。
顺带一提,现在中国的未婚率情况,和1970年的日本是非常相似的。估计20年后,也就是2040年的中国,40~50岁的未婚人数将急速增加。
一言以蔽之,现在世界最不缺的就是剩男。对于想结婚的男性来说这无疑就是一场劫难了。
而且在现实中,并非所有未婚女性都会结婚。在印度,仍是相亲结婚占主流。但是人们越是追求理想的结婚对象,结婚率就会急速下降。如果选择不结婚的女性持续增加,那么就会有更多男性结不了婚。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日本通平台签约作者发表,版权属日本通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