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津安二郎,著名导演,一生共执导54部影片,其中大多享有国际声誉。入选英国《视与听》杂志“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十位导演”。
作品《东京物语》被权威电影杂志《电影旬报》评为 “最佳日本电影”。
1963年,60岁诞辰之日,病逝于东京。他的墓碑上只留下一个字:无。
小津安二郎坚持无限远离好莱坞电影节奏,其缓慢细腻叙事手法被称为“小津调”。
“小津调”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色彩,深刻影响了侯孝贤、许鞍华、山田洋次、是枝裕和等电影巨匠。
家庭的羁绊与父女复杂的感情是他的作品永远的主题。
他笔下的人物对话极富日常韵味,而又深刻展示着潜藏内心的复杂情绪,独特的幽默又时常闪现出小津式哲学。
【1】
“家”的空间叙事
小津的作品主题大多聚焦于家庭的语境之下,对“家”的观察也就成了探索小津世界无法绕过的关键词。
物理结构上的家是一处建筑空间,是人安身立业之所,是我们在这个广阔世界的一个落脚点。
我们整日身处其中,家门之内置放着日常之物,周遭的一切都是熟悉而随意的。
在小津的作品中,“家”的物理结构就体现在对传统日式的房屋格局的影像描写,集中在电影中多次出现的榻榻米、推拉门、桌子、隔扇等。
日本电影评论家、电影史学家佐藤忠男在《小津安二郎的艺术》一书中讨论了小津对空间美的造型追求:
“小津大多把摄像正对四方形房间墙壁的一面,也就是草垫的边、隔扇下槛、纸窗、隔扇、横楣的横线与银幕的上下框线平行。
这样,就能使日式房屋内部的对称线组合起来完成造型。”
【2】
“家”的影像表达
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在他的电影论著《时间―影像》中,将纯视听影像作为界定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标志,与传统现实主义中的运动-影像有着本质区别。
而被他视为“纯视听情境”的第一人的,正是远在东方的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
这一新影像类型广泛出现于意大利新现实、法国新浪潮、德国新电影以及小津的电影中。
这种以纯粹的视觉符号与听觉符号表现影像的方式,一改影像固定在某一特定空间的传统,其转换的结果就是运动让位于时间。
“……如在刘別谦(德国导演Ernst Lubitsch, 1892-1947)的作品里,动作-影像总是充当迹象的功能。
而小津安二郎改变了这一手法的含义,现在特指情节的缺场:动作-影像消失了,代之以角色是谁的纯视觉影像和角色说的纯听觉影像……”
这种转化所借助的手法就是充分利用空无空间与静物影像,从而将电影艺术引入到一个新的领域,即空间的“任意”状态。
小津因其电影惯用低角度拍摄、镜头固定不变、静物影像、错接以及反电影的独特艺术手法,被尊为世界级的“电影大师”。
在环境之外,小津更注重对日常生活中打动人心的场景与片段的挖掘。
而家作为一个建筑学视角下的空间,变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场”。
在这个“场”内,家不再只是物理结构上的存在。
它有了味道,它是父母烧好的一顿家常小菜,连同白米饭的香气;
它有了听觉,也许是电视机里常看的频道,也许是偶有的拌嘴和争吵,也许是嬉笑打闹;
它有了视觉,它是这个空间内你目之所及的一切。
此时的“家”,已经转化为心理结构上的含义,作为一种人与人紧密相连的社会关系而存在。
它成为一段重大的个人历史,涵盖了诸多回忆,它转化为一种心理依赖和情感直觉。
更重要的是,它是生活在同一空间下你我彼此羁绊的意义。
- 本文书单 -
《小津安二郎剧本集》
[日] 小津安二郎
日本电影黄金时代的巨匠
与黑泽明齐名
小津安二郎代表作
日本电影史上六部经典电影剧本
尽显日本风情百态
品赏小津电影的独特魅力与极简美学风格
本书收录的六部电影剧本作品是小津安二郎最经典的代表作,电影均获得过重要奖项,在影迷中有着强大的观众基础,可谓小津导演作品中精髓中的精髓。
《东京物语》是豆瓣TOP250影片,也是日本电影史上最好的作品之一,近年推出4K修复版的《东京物语》也是盛况空前,一票难求,再次引起热议,影响力巨大。
这也是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代表作剧本,首次中文简体出版。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雅众文化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