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日本的“刀剑之锷”

日本华侨报·2020-10-30 08:33:00·文化
10万+阅读
摘要:锷,即镡,指剑身与握柄之间作为护手的突出部分,乃为防止两剑相格刺伤握持之手而设;不过,它的另一个功能似乎更为更为重要,那就是为了防止刺物时因用力而致使手滑到剑刃上导致自伤而设。

◆《日本新华侨报》专栏作者 万景路

日本人所说的“刀剑之锷”,其实就是我们俗称的刀剑护手,在我国古代则称其为镡、剑格等,只不过我们今时已不再用这些看起来很古老、很神秘、也很高大上的名称了,倒是我们的邻居日本,依然还在使用着这些古称,也真是令我辈徒然唏嘘了。

锷,即镡,指剑身与握柄之间作为护手的突出部分,乃为防止两剑相格刺伤握持之手而设;不过,它的另一个功能似乎更为更为重要,那就是为了防止刺物时因用力而致使手滑到剑刃上导致自伤而设。

据日本考古史料记载,日本“锷”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古坟时代,在发掘出来的当时的“头椎大刀”、“环头大刀”上,就装饰有铁制,或铁质金铜包装的“倒卵型”之“锷”。此后,随着日本独自的刀剑样式确立,“锷”作为刀剑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一至如今。不过,考古同时发现,直到南北朝初期,“锷”并不是所有将士的刀剑上都可以镶用的,只有有身份和地位的武士才可使用。一直到了战国时代,在“大阪之阵”的战斗现场挖掘出了下级“足轻”(步兵)使用的带“锷”打刀,这可以看作是“锷”在军队中得到普及的开始。也正是在这时,日本古代刀匠、甲胄师这个军工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至安土桃山时代,已经出现了被誉为“桃山三名人”的埋忠明寿、金家、信家三位刀剑巨匠。这三位奇匠,各凭自己的奇思灼见,独开创作领域,创作出了许许多多艺术性极高的“锷”并流传至今。

日本的“刀剑之锷”

此后,日本“刀剑之锷”的创作进入了一个百花争艳的盛世:从材质上来说,铁、铜、金、银、真鍮(黄铜)乃至合金皆可入选;在图案上也是日月星辰、山川大海、祥兽吉物、花卉鱼鸟均可采用;形状上亦是圆形、乌贼型、木瓜型、拳型、角型各种式样俱全。这些“锷”的选材与图案、式样的搭配,都被匠人们嵌入了浓浓的日式创作手法,入目就给人一种纯和风范儿,细睹还恍若从中透射出了一种侘寂、幽玄之感……也正是这些综合因素的相互作用,才成就了流传后世的诸如金山镡、肥厚镡、武州伊藤派、奈良派等无数制“锷”专门流派。据说就连鼎鼎大名的剑豪宫本武藏都受那些美轮美奂的“锷”之影响,亲自考察了无数“锷”的设计、制作,并最终创作出了各种独具自己特色之“锷”,被后世尊为“武藏镡”。

日本的“刀剑之锷”

总的来说,在包括鞘、小柄、笄、缘、头、目贯,锷等的刀剑配件中,“锷”乃为整体的视觉中心,故而成为了铸剑师匠心设计的重点,因此其造型也最为丰富多彩。如上所述,不仅在材质、图案、式样上各擅胜场,一些豪华佩剑还要加饰其他宝石珠玉,以显尊贵。正是因为“锷”的圆润造型、精美图案及无可替代的功用等优点,“锷”,无可置疑的成为了刀剑的主要配件。也正因此,“锷”不仅在日本古美术里占有一席之地,而且还被列为独立收藏品,无论其价值性、流通性、艺术性均居龙头地位,因此,在日本、美国、欧洲各国被广泛收藏交流,早已成为了日本刀剑收藏家的重要收藏艺术品。不过,据说“锷”尚还未引起我国收藏家的重视,目前还是收藏者寥寥,看来大有发展空间哦!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日本华侨报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