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为中日友好事业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江原规由先生追思会

人民中国·2020-11-07 09:05:00·社会
10万+阅读
摘要:缅怀先辈,薪火相传

作者:于文

为中日友好事业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江原规由先生追思会

为我刊撰稿16余年的著名经济学家江原规由先生于7月26日不幸去世。49天忌日后,一场追思会以线上会议方式举办。13位与会者来自中日两国经济、学术、媒体等各行各业,并邀请到了江原先生的夫人孔江女士参加。通过夫人的镜头,大家看到家中灵堂,江原先生遗像前鲜花簇拥,他亲切和蔼的笑容引起大家满满的回忆。默哀之后,与会者分别讲述与江原先生的经历和故事,缅怀这位大家共同的良师益友。

为中日友好事业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江原规由先生追思会

缅怀江原规由先生的线上追思会
  • 江原先生“朋友圈”的再相遇

江原规由先生担任过日本贸易振兴机构驻大连的首任代表,后担任该机构北京事务所所长。2010年上海世博会时担任日本国家馆馆长。他活跃于经济研究和中日交流的众多领域,追思会与会者就是通过这些活动与先生结识的。我刊总编辑王众一回忆起与先生“不可思议的相遇”。他说:“第一次见到他是在17年前。那年10月,中日新闻事业促进会在无锡举办交流活动。记得在北京我误了火车,还犹豫是否就此放弃。后来补办了车票,才连夜赶到无锡。事后想来,这就是一场一念之差决定的命中注定的相遇。”

当年在无锡把江原先生介绍给王总编辑的正是此次活动的提议者,NHK节目总监钱行先生。他说:“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地促成了江原先生为《人民中国》长达十六年的创作,时隔多年后他仍经常和我说感谢我的牵线。他去世后我一直想不出一个好的方式纪念他,就想以他生前热爱的人民中国杂志社为平台举办追思会可能是对他最好的怀念。我把这个想法告诉王总编辑后,他提议由东京支局牵头组织追思会,没有想到这么快就以线上方式实现了。”

为中日友好事业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江原规由先生追思会

江原规由先生不但为《人民中国》撰写专栏,还多次接受东京支局采访

说到筹备追思会,作为组织者的笔者在策划之初还真有些不知所措。江原先生交友广泛,笔者所知非常有限,怎样才能让更多人参与追思会呢?是东日本国际大学的西园寺一晃先生给予建议并伸出援手,通过江原先生生前参加的“愚人会”、“周池会”、“日中未来会”发布通知。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得知此事后也积极协助联系。坦率地说,当时笔者对活动能否成行并无太大把握,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短短一周时间就有15人报名参加。其中两位因时间关系未能上线参会,他们发来电子邮件寄予哀思。其实与会者中的许多人彼此并不相识,可以说是江原先生的“朋友圈”让大家在此相遇。

为中日友好事业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江原规由先生追思会

西园寺一晃、苏海河与江原先生参加“周池会”活动的合影(苏海河提供)
  • 我们的良师益友

经济日报驻东京首席记者苏海河是第一个报名参会的。他谈起对江原先生的印象说道:“江原先生的学者风范令我印象深刻。研讨政策话题时,先生必先研读其政策原文,之后再展开话题,因此其论述有理有据。研究‘一带一路’专题时,他亲赴习主席发表‘一带一路’讲演的阿塞拜疆现场考察,其后在日本的报告会上,他的介绍图文并茂,令听众身临其境。他亲赴一线的工作作风令人佩服,从新闻报道的角度来看,这恰恰是我们记者最应该做到的。江原先生多次接受我的专访,为经济日报的国际报道作出了重要贡献。自己为失去这样一位老师和挚友深感悲伤。”

曾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与江原先生共事,担任大阪馆馆长的永井隆裕通过邮件向先生表达哀思。他提到世博会期间活动丰富,事务繁多,江原先生特别重视展馆之间的联动与合作,在接待贵宾、突发应对等方面给予了很多建议。永井表示:我认为日本馆、大阪馆的成功,以及上海世博会的成功,归根结底是通过交流建立互信——人们团结一心的结果。江原先生自身就是最好的体现。

为中日友好事业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江原规由先生追思会

担任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馆长期间,江原先生为《世博周刊》撰写的连载

西园寺一晃先生讲起了这样一段往事。“我曾为撰写有关中国经济的稿件查找数据却无从获知。这时我想起了正在北京任职的江原先生,便发邮件向他请教。江原先生工作繁忙,我猜想回复的应该就是一两个数字吧。没想到一周后我收到了一叠厚厚的资料,这是江原先生用了一周时间收集整理的中国经济最新信息。为了我,他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啊!”

包括笔者在内,作为后辈,我们对先生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先生非常愿意与我们交流,分享他的所知所想,令我们受益匪浅。笔者在日本常驻,先生时隔不久便会邀请一聚。在隅田川岸边散步,天南地北无所不谈,笔者的疑问困惑向先生道来,先生一一作答指点迷津。

钱行先生也讲到:和先生在一起,他总会教给我许多东西,而且他总是平易地和我们这些后辈交换意见,进行讨论,即便有时观点难以达成一致,先生依然会满面笑容地说“下次再讨论”。钱行还讲到:“先生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之外,多年来还一直支持着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的事业。我曾参加由江原先生组织的在东京一所小学的活动,迎来的嘉宾竟是中国著名音乐家盛中国夫妇。我想一定是江原先生和夫人这种促进两国民间友好的草根精神引起了盛中国的共鸣,这位大艺术家便欣然应邀的吧。”

为中日友好事业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江原规由先生追思会

钱行在今年初春节聚会上与江原先生的合影(钱行提供)

江原先生思维活跃,视角独到,也是与会者的一个共识。王众一总编辑讲起上海世博会时与先生的一段交谈,更让大家感受到了先生纵横历史的洞察力和敏锐的远见先知。谈起世博会上印象深刻的展馆,王总编对先生说:英国馆造型独特,把来自世界的种子装进亚克力管中呈现辐射状,这让人联想起首届世博会的维多利亚时代,当时英国是世界中心,今天世博会从伦敦来到了上海,英国馆则希望传递英国曾是世界秩序的创造者,向世界播撒了文明种子的印象。江原先生听罢,深感王总编的分析独到有趣,便回应道:1840年鸦片战争把上海变成了开港通商的城市,今天世博会在上海举办,有着深刻的意义。先生说:“作为日本人我感到,一百多年前伦敦的世博会来到今天的上海,这是中国时代或者说亚洲时代到来的象征。”目光转回今日世界,王总编感叹道:“2020年正是鸦片战争后的第三个甲子,回首上海世博会时江原先生的真知灼见,如此先见精准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着实令人佩服。”

为中日友好事业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江原规由先生追思会

为中日友好事业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江原规由先生追思会

为中日友好事业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江原规由先生追思会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英国馆、日本馆(图片来自网络)
  • 用温暖的心理解中国

亚细亚大学教授范云涛讲述了应江原先生邀请作为讲师出席学习会的往事。他说:“江原先生会定期在国际贸易研究所举办中国经济学习会,我两次被邀请作为讲师,介绍中国的法律体系,分享日企在中国遇到问题时当地律师应对之策的案例。江原先生总会认真地提出问题,从发问中就能感受到他在中国政治、经济、外交方面海量的知识储备和深刻的认识。这位对中国理解如此深入的日本人,真是难能可贵的人才。”

每一位与会者在发言中都表达了对江原先生突然离世而感到的悲痛和惋惜。江原先生对待学术研究一丝不苟,不仅在经济领域,在国际关系、中日关系等各个方面多有建树。严谨客观、视野广阔、视角独特、清晰易懂是大家对先生学术成果一致的评价。

为中日友好事业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江原规由先生追思会

江原先生出席首届“一带一路”东京论坛时与周伟生、巫碧秀的合影(巫碧秀提供)

立命馆大学的周伟生教授谈到这一话题时说:“他是一位用温暖的心理解中国的学者,在日中关系、一带一路等研究方面极具远见卓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秘书长巫碧秀是在该联盟成立之初认识江原先生的。她回忆说:“先生当时就指出‘一带一路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成果的延伸,为大型外资企业提供了参与机会,应大力开展一带一路共同开发’,他的评价令我印象深刻,此后先生作为学术顾问兼研究员,对我们给予了莫大支持。”多年担任江原先生撰稿编辑工作的我刊参与岛影均则提到,他是江原先生专栏撰稿的第一位读者。先生总是把晦涩难懂的官方文件掰开揉碎,以最浅显易懂的方式讲给读者,自己读后亦是受益匪浅。

为中日友好事业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江原规由先生追思会

为中日友好事业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江原规由先生追思会

江原先生应邀出席“一带一路”城市联盟活动(巫碧秀提供)

江原先生潜心研究的“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伙伴关系”最令大家印象深刻。曾担任东京三菱银行驻中国总代表的大久保勋回忆说:江原先生研究“伙伴关系”引起了前驻日大使程永华先生的注意,为此程大使邀请他和我,以及佳能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濑口清之到使馆做客。

研究国际关系的拓殖大学教授冈田实经常在首脑外交的场合听到“伙伴关系”的表述。欲知其意便多方调查求教。江原先生解释道:“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着伙伴关系,但具体形式国别各异,内涵十分丰富。仅从日中双边关系是无法窥知全貌的。”冈田教授听罢讲解茅塞顿开。

为中日友好事业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江原规由先生追思会

大久保勋与江原先生一起应中国驻日本大使馆邀请出席学习会活动(大久保勋提供)

朝日电视台的安江伸夫则回忆起江原先生说过的这样一段话:日本与中国有着复杂的历史,是出于友好还是出于战略,难以一言蔽之。友好与战略以外,中国在尝试“伙伴”这个第三种关系。日本若也能从该角度出发,与中国互帮互助,或许是两国关系回暖的一条近路。安江先生说:“听到他的话,我的一腔热情涌上了心头。”

从大家的讲述中不难发现江原先生对中日关系的关注和对中国的热忱。正如我社王众一总编辑所说:“江原先生始终在为中日两国的和平与繁荣努力着。先生的突然离世,让我们痛失这位弥足珍贵的伙伴,实在令人痛心。”

为中日友好事业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江原规由先生追思会

对话山东-日本・山东产业合作交流会上,松村淑子代读江原先生的演讲内容(松村淑子提供)
  • 为中日友好事业鞠躬尽瘁

未能上线参加追思会的松村淑子女士刚刚结束日本贸易振兴机构青岛事务所所长的工作回到日本,通过邮件讲述了她与江原先生最后的联系。山东省政府决定于7月30日与贸易振兴机构共同举办交流会,松村女士便邀请江原先生作为讲师出席并发言。“江原先生欣然应允后便开始收集资料。我在7月初接到他说要住院检查的联系,但一周以后演讲资料就做好了,先生一定是在医院里完成的这些工作。”松村说。“7月14日又接到先生的邮件,他说‘明天进行第二次穿刺手术’。没想到这竟成了我们的最后一次联系。”最终,松村女士眼含热泪、哽咽地代读了江原先生的发言。那场活动线上线下共计约3万人参加,山东省委书记和省长双双出席。松村最后提到:“夫人告诉我先生在进入手术室之前还对这次活动充满牵挂和期待。我感到能把先生的真知灼见转达给这么多来宾听众,幸甚之至。”

这就是江原先生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王众一总编辑也是在7月中旬接到夫人的联系,不是为了通报病情,而是告知专栏的撰稿也许不能如期交稿,担心影响杂志出版。

为中日友好事业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江原规由先生追思会

江原先生为人民中国杂志撰写专栏稿件16余年,图为刊载于2020年8月号的最后一篇

正如王总编所说,江原先生把中日友好作为毕生的事业,还有曾在人民中国担任外籍专家的横堀克己先生,金田直次郎先生,他们都是为了这一事业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包括江原先生在内,他们的执著敬业、严谨治学、博大胸怀,特别是对中国的一腔热忱是对我们最大的激励,最可宝贵的财富。也正如所有与会者表示的那样,我们将继承先生的意志,不负前辈众望,让中日友好事业薪火相传,为中日友好事业奉献一生。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人民中国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人民中国 特邀作者
110篇文章

作者简介

第一本在中国和日本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刊物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