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日活(ID:Japan-Life)。
在东京都港区三田,有一栋不可思议的“烂尾楼”,从开始施工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5年。
它夹在两栋公寓的中间,乍看上去像是遭受了暴力拆迁,又像是水泥钢筋的随机重组。这栋楼有一个神秘的名字——“蚁鳟鸢勒”。
蚂蚁的“蚁”、鳟鱼的“鳟”、黑鸢的“鸢”,勒·柯布西耶的“勒”,陆海空的动物各取一个,外加现代建筑之父名字里的一个字。
“蚁鳟鸢勒”的主人是冈先生,今年55岁了。15年前,妻子跟他说,“我想拥有一个自己的房子”。就是这句话,让冈先生走上了不归路……
冈先生自己,就是建筑队出身,所以他知道,无论房主对自己的房子有多大的期许,建筑队的任务,就是期限内完成,怎么方便快捷怎么来,不带任何感情。
一生一世一栋楼,冈先生觉得,作为一个建筑系毕业生,作为一个在建筑工地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的中年汉子,这栋楼,似乎就是他此生的使命,此前的所有经历,就是为了盖这栋楼做铺垫——“学建筑的,谁没做过设计、建造一栋楼的梦,现在机会来了,能不能成都要试试才行。”
说实话,这块地并不那么理想,是在一个斜坡的途中,冈先生也是算准了没有人会跟他竞争,才敢于大砍价。用了半年时间,把地价从6500万日元砍到了1550万日元。
“蚁鳟鸢勒”的对面,是大江宏设计的普连土学园,附近还有丹下健三设计的科威特驻日大使馆。这是让冈先生决定就买这块地,就在这里盖楼的关键。
没有设计图,全凭自己的思考和手感来建造,就好像采访当天,他穿的那条DIY的裤子一样,貌似各种颜色的线乱缝一气,其实是带着思考去设计的“杰作”。
素混凝土里的水分越多,强度越低。一般的比例是水泥:水=1:0.6,而冈先生调配的比例是水泥:水=1:0.37,超出常规,非常坚硬,颜色更白,而且使用寿命是普通混凝土的两倍。但这样一来,成型的过程就相当费时费力。
一开始,冈先生每个月从夫妇二人的存款中,取出20万日元,用作自己的建筑材料费加工资。15年过去,存款早就见底。他计算过,光是材料费的话,每个月有2万日元就行,于是,他创造了独特的“敛财法”——用自己的特制素混凝土,制作成饮料瓶形状的装饰摆件,在网上贩卖,一个1万日元。到目前居然也卖出了100多个。
不过他不打算再卖下去了,因为那个装饰摆件,同时也是这栋楼落成典礼的招待券,再卖下去啊,这栋楼到时候就装不下那么多人啦。
日本,就是有这样多元且柔软的土壤,支撑像冈先生这样执拗做自己的人。一栋不知道何时才能竣工的“烂尾楼”,有许多人愿意出一万日元为它添砖加瓦,有建筑专业的学生,仿佛受到了鼓舞,申请来现场做义工。最近,还有大学请冈先生去讲课,金泽21世纪美术馆也为他的“烂尾楼”举办了一场摄影展。
“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大概是每个人的心愿,但同时这也意味着精神、体力、经济上巨大的负担。冈先生是任性的、自由的,同时也是踏踏实实地每天流汗卖力,去完成自己制定的KPI。
就是不知道这栋楼啊,究竟要到哪年才能竣工。大概这也不是冈先生在意的事情。尽力、尽兴就好啊,只此一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日活(ID:Japan-Life)。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日活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