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直挂云帆济沧海——M&A“后浪”为期不远

日本华侨报·2021-03-09 10:26:18·金融
10万+阅读
摘要:如果说“破而后立”是日本M&A的起因,那么“浓缩精炼”便是日本M&A的特点。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特约记者    作者:颜丹丹

直挂云帆济沧海——M&A“后浪”为期不远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一部分日本企业面临“是生存还是灭亡”的艰难抉择,更多的日本企业已陷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旋涡之中。M&A(并购),虽不意味着一劳永逸,但却是困境之中的诺亚方舟——这不是M&A的虚假广告,历经120年发展的M&A,已经成熟到“盛世可助企业发展,逆世可救企业生存”。

回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兴起以来,全球已经历过六次M&A(并购)浪潮,每一次都促使企业结构和规模发生巨大变化,并深深影响着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

发生在1897~1904年间的第一次并购浪潮,席卷了美国、英国和德国,这8年间,仅美国就有3010家企业被并购,排名前100位的公司规模扩大了4倍,控制了美国40%的工业成本,并诞生了美孚石油公司、杜邦公司、美国钢铁公司等诸多企业大鳄。

发生在1995~2000年间的第五次并购浪潮,呈现了“横向并购”和“跨国并购”的显著特点,但与之后的第六次并购浪潮一样,美国和欧洲依然是并购交易的热点区域。但是,如果以此来隐喻M&A是“东方不亮西方亮”,也是有失偏颇的,毕竟在日本,也掀起了号称“平成三十年”的并购浪潮。

1990年(平成2年)至2018年(平成30年),欧美国家在并购领域“兴风作浪”的同时,刚刚经历了“失落的十年”的日本,也在大规模地开展产业整合及海外资本布局。

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日本遭遇了“泡沫经济”的沉重打击,经济停滞不前,从“日不落帝国”神坛跌落后,日本开始谋求新的发展模式,以期重振雄风。而在欧美国家风生水起的M&A,让日本看到了振兴的曙光。

另一方面,日本企业家的“老龄化”以及日本社会的“少子化”问题,也是催生M&A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到了2000年后,很多传统行业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问题,一方面家族成员不愿意继承祖业,另一方面新型科技的冲击让年龄颇长的企业家难以适应,于是,具备扬长避短特点的M&A就成为这类企业的最好选择。

平成三十年期间,日本通过M&A几乎完成了所有传统行业的重组,并完成了全世界范围的资产布局。可以说,M&A如同一个强有力的跳板,让日本在2010年之后一跃实现经济的强劲复苏,也是在此基础上,时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推出了“安倍经济学”的经济刺激政策,为日本的发展之路树立了历史性的里程碑。

如果说“破而后立”是日本M&A的起因,那么“浓缩精炼”便是日本M&A的特点。不同于优胜劣汰的追逐模式,日本主要行业领域通过M&A实现了“以强吸弱、强强联手”的产业格局。

“平成三十年”的M&A浪潮,首先冲击了日本最大的15家银行,使其合并成为目前的四大银行。例如,第一劝业银行、富士银行和日本兴业银行这三家大银行在2000年(平成12年)合并成立了瑞穗银行。日本著名的三菱UFJ银行、三井住友银行以及RESONA银行,其前身也是各自通过M&A、完成多家银行整合后,并购成为现在的规模。

曾经分割日本保险领域的几十家财产保险公司,经过“平成三十年” 的M&A浪潮,最终合并形成了三家大型综合财产保险集团。类似的情形也同样发生在日本的百货店行业、石油矿产资源行业、钢铁行业以及制药行业。

可以说这三十年间,日本国内充斥了M&A的商业色彩。这也让日本终于可以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与欧美国家“并驾齐驱”。正当全球企业都在期待第七次M&A浪潮再次袭来之时,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按下了“暂停键”。但值得庆幸的是,疫情并没有阻挡M&A发展的进程。

英国安永会计师事务于2021年1月5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M&A交易总额达2.9万亿美元,虽低于2019年3.3万亿美元的规模,但依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交易额位列第五的一年。而日本这一年的M&A交易总额约2.3千亿美元,比2019年增长5.3%,交易规模是1980年以来的第二位。

不同时期下的政治手段或许有“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之区别,但在不同背景下的M&A交易则有“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的共性。M&A的“不变”是基于企业发展的核心需求,而其“万变”则表现为企业发展的方式手段,殊途终同归——M&A是经济发展的推力。人们有理由期待着疫情“消亡”,也期盼M&A的第七次“后浪”。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日本华侨报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