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日本新华侨报》特约记者 颜丹丹
新冠疫情的突然袭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模式,也促使各国的中央银行调整了货币政策。以日本为例,日本的中央银行——日本银行,紧随欧美国家的金融政策脚步,在国内实施了货币宽松政策(Monetary easing policy),“应对疫情、恢复经济”让这项政策“师出有名”。
所谓的“货币宽松政策”,简而言之就是“增加市场货币的供应量”。比如直接发行货币、降低准备金率、降低贷款利率等。
顾名思义,当一个国家实施货币宽松政策后,国内流通的货币量就增加了,必然会刺激消费;同时,因为贷款利率下降,需要贷款的企业和个人就更容易贷到资金,这为企业经营或个人经济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通常情况下,宽松货币政策可以促使本国经济更好地发展。
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2020年,人们因为居家隔离的原因,非必要的生活消费需求大幅度降低;而大多数企业因为经营萎靡,也濒临资金流转不利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推动本国经济走出泥潭,中央银行就不得不采取货币宽松政策,同时也是为疫情缓解后的经济复苏做好准备。
货币的显著特点——流通性——决定了它一旦从银行出来,就必然会涌向投资项目——不论是股票、债券这类的无形资产,还是大宗商品或房地产这类有形资产,在一定时期内促进该领域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但是,“成也萧何败萧何”,大量资金的流入也很可能导致资产价格大幅上涨甚至产生泡沫,房地产就是典型的例子;再比如,大量资金无处可去的时候,很多人会认为集中购买政府债券是相对安全的,但事实上会造成“政府债券泡沫”。
那是不是货币政策的实施,就必然会因为“宽松”而导致“泡沫”呢?显然二者不是“鸡生蛋”的简单推理关系,因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已经暗中疏通了资金最好的去向。
如果把这些流入市场的资金比喻为“水”,把投资项目比喻成“船”, 货币宽松政策实施后的最直接效果就是——水涨船高。之所以用了“高”这个词,那是因为,如今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投资项目已经不拘泥于传统领域,而是瞄向了更前沿的领域——例如虚拟资产投资。市场的推动下,让投资领域的移转如同“水到渠成”。
如果说从“传统项目”到“虚拟资产”是投资领域的切换;那么,从“个人投资家”到“企业投资者”就是投资主体的转变。这样的切换和转变,在今年2月8日美国特斯拉电动汽车公司(Tesla)正式宣布其购买了15亿美元的比特币之后,一气呵成。
比特币是由一个隐名的人发明的,此后的10年也主要在个人之间进行交易,盈利也好、亏损也罢,更多地体现为个体行为。此外,基于比特币“相对匿名、难以追踪”的特性,以及“非法定货币”的身份,其交易行为也被扣上了“投机”的帽子,即使在2013年爆发的“塞浦路斯债务危机”把比特币的“避险属性”充分展示在世人面前,相对于传统投资项目,比特币的投资价值依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在中国,由于金融管控极为严格,虚拟资产在投资领域依然被边缘化。
相比之下,美国特斯拉汽车公司对比特币的巨额购入,犹如一道曙光,照亮了虚拟资产的投资之路,同时也吸引了北美大量的企业和机构相继参与。比特币的投资者从“个人”转向“企业”之后,不仅在价格上一年翻了十倍,而且距离“法定货币”的身份认可,也更进了一步。后者得益于美股市场上比特币投资收益最多的上市公司Microstrategy(以下简称MSTR)的连环操作。
2020年8月份MSTR以2.5亿美元的巨资购买了21454枚比特币,并称将采用比特币作为其主要储备资产,这使其成为全球首家公开宣布将比特币作为资产配置的上市公司。今年2月初, MSTR再次宣称以1000万美元现金购买了约295枚比特币,紧接着,2月17日,MSTR又宣布将其计划中的可转债发行规模从6亿美元扩大至9亿美元,发行债券所募资金将用于购买更多比特币。
投资固然忌讳跟风,但是当投资比特币被引领成为风气的时候,关注它发展的风向或许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日本华侨报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