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温暖日本孤儿的中餐味道 ——记日本京都华侨总会会长杨正武

日本华侨报·2021-06-26 17:59:56·社会
10万+阅读
摘要:年轻人,一定不能忘记做中国人的骄傲!海外中国人能够骄傲起来,一方面是因为祖国越来越发展,一方面是因为几代华侨的努力奋斗!这个骄傲来之不易,是一定不能忘了的。

作者:《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总编辑 蒋丰  来源:日本华侨报网

温暖日本孤儿的中餐味道 ——记日本京都华侨总会会长杨正武

以前的人常说,“人是铁,饭是钢”。现在的人常说,“食物拥有治愈的力量。”一份带着温度的美食,能够带给人们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满足。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在日本千年古都京都,有这样一位侨领,他以美食为媒介,链接中日民间友谊,以文化为桥梁,巩固中日交流历史,他的故事,代表了一个民族从旧时代到新社会脱胎换骨的变化,他的经历,是华夏同胞海外创业的缩影。

他就是日本京都华侨总会会长,琢磨会会长杨正武。

用中餐温暖日本孤儿

“下星期,我还要去兵库县。”变异病毒在不断传播,新冠疫情依然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眼前这位76岁的老华侨杨正武铿锵有力地话语,着实让记者暗自牵心。坚持去兵库县,为的是,给那里的孩子“做饭”。“拔丝地瓜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一道菜,香甜脆嫩,好吃好看又好玩。炸鸡块也很受欢迎。”杨正武持续为日本各地孤儿院的孩子们带去温暖可口的中餐,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几十年来,他走遍日本的25个都道府县,用1280次中餐为日本儿童带去欢声笑语。

没错,杨正武的另一个身份,就是厨师。上世纪60年代,杨正武进入大阪的技术学校正式开始烹饪知识的系统学习。学成后的他,先后在历史悠久的传统老店和容纳几百人的大型餐饮机构担任厨师长。

早年间,华侨华人在海外创业,其中的很大一部分人离不开“三把刀”——菜刀、剪刀和剃刀。全世界40多万家中餐馆,有一半以上是闽籍华人经营的。对此,杨正武深有感触。杨正武的父亲,靠一把剃刀养活了四个儿女。而杨正武本人,先是传承了这把剃刀,再转行后靠一把菜刀,在老店林立的京都占据了一席之地。

有感于厨师地位亟待提高、同行之间务必同舟共济、为儿童福祉事业作出贡献等目的,1982年,琢磨会在京都正式成立。协会名称源于中国典籍《诗经•国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杨正武告诉记者,作为京都乃至关西华人厨师的专业协会,琢磨会希望通过切磋技艺、磨练德修,实现人与人之间的默契融合,进而树立专业强、品行优、素质高的新时代华侨华人厨师形象。

在杨正武的带动下,琢磨会从成立开始就投入到支持儿童福祉事业的大潮中,几十年如一日,用美味中餐温暖孩子们的心灵。2015年,在京都府福祉大会上,杨正武从时任京都府知事的山田启二的手中接过奖状。2017年,在日本为纪念《儿童福祉法》颁布70周年而举行的“平成29年度全国社会福祉大会”上,杨正武又荣获由日本厚生劳动大臣加藤胜信颁发的志愿者贡献奖。琢磨会也屡屡获得日本各级行政机构的表彰。

“最初做这件事时,完全没有留下影响或名声的想法。仅仅靠着一份制作美食的兴趣和乐趣。天长日久,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和肯定,也算是意外的收获吧。”杨正武这样告诉记者。

温暖日本孤儿的中餐味道 ——记日本京都华侨总会会长杨正武

目睹中国人形象的转变

“我出生于1945年,正好就是美国原子弹投落到日本长崎的那一天。我家有兄妹四人,父亲是从福建到日本的‘侨一代’。白手起家的日子,自然是辛苦的。”日本宣布投降之前,在日本的中国人处境异常艰难,华侨华人为了养家糊口、安身立命,经受了各种不公平的待遇。从父母长辈们口中听到的故事,至今难以忘怀。

而在杨正武后来渐渐清晰的童年记忆中,华侨华人的地位并未得到根本性提高。尽管中国是战胜国,但那个时候,华侨华人在日本的遭遇却极其尴尬。“大家都是一样,拼尽全力的谋生立足。比如我太太姓林,日本也有林姓,但人家一听发音就知道‘此林非彼林’,就会区别对待……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之后,在日本的华侨华人的处境才日趋改善。”

父亲初到日本的时候,还是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看不懂日文,也讲不了日语,是福建同乡收留了他,从理发学徒开始做起,带他一步步安家立业,娶妻生子。父亲常常和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同胞之间的守望相助,早已深深扎根杨正武心底。有不少闽籍华侨生活在京都附近,桑梓情深的闽胞自然而然就组成了同乡会,杨正武也是其中一员。仅仅是闽胞互相协助还不够,为了团结更多华侨华人,在闽籍同乡会的基础上,又成立了京都华侨总会。

担任京都华侨总会会长之后,杨正武的肩上,更添许多责任,如何为海外侨胞与故土家园架构桥梁,如何帮助华侨华人融入当地社会,都是他需要考虑的问题。

福清,杨正武的祖籍,古属福州府,今属福州市。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日益深入,作为招商引资最前沿的著名“侨乡”,福建展现出勃勃生机。据杨正武介绍,1990年福清撤县设市,国家给了更多的政策倾斜。福清市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为身在海外的福清同胞创造了投资创业的沃土。如今的福清已经成为衔接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活力源之一。截至2019年,福清市的生产总值超过1200亿元,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18位。

随着国务院侨办提出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计划,福建省设立了中餐繁荣基地。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的“新侨餐”,为海外中餐从业者提供“内生动力”,助力中国文化软实力在全世界的展示和提升。杨正武感慨道,海内外的中餐厨师,既是中国改革开放、繁荣富强的见证者,也是受益者!

中国人的腰杆子硬了,中国人的钱包鼓了。作为京都招待大使的杨正武对此有更多的感受。在他看来,进入21世纪,到京都旅行和消费的同胞多了。他说,我一方面从中国游客的增多感受着祖国的发展,另一方面期盼我们的同胞让日本人切身感受到中华的文化与文明。

温暖日本孤儿的中餐味道 ——记日本京都华侨总会会长杨正武

历史为桥文化为纽

中日邦交恢复正常化之前,很多生活在京都的有识之士用点滴行动,默默地推动和巩固着两国民间友谊的进程,已故清水寺住持大西良庆就是其中的一位。每当大西良庆的忌日,杨正武总记得送上他最爱吃的甜点。杨正武回忆说,那个时候,生活在京都的中国人还不多,当地人对于中国的了解也很有限。即使这样,也可以感受到京都人的善意与关怀。我们在彼此的交流中,都是情不自禁地以文化作为媒介的。

十七世纪中叶,中国福清万福寺隐元禅师东渡日本,得到德川幕府的推崇。后来,隐元禅师在京都万福寺开创黄檗宗,对日本的建筑、雕塑、印刷、煎茶道等都有深远影响。四季豆,在日本被称为“隐元豆”,就是由隐元禅师带到日本的,如今已经成为日本的重要食材。杨正武说,正是家乡前辈这种文化传播,让自己产生了借助中餐推进中日两国民间友谊的想法。

谈到应邀担任日本京都招待大使的事情,杨正武有一番感慨。他说,我把这看做是日本千年古都对华侨华人所作出社会贡献的认可,也愿意成为中日两国民间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

杨正武还介绍说,新冠疫情持续一年多来,出于防疫的需要,各国政府都相继修改了出入境政策,居家办公和远距离办公成为常态。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驻大阪总领馆突破困难,尽可能多的为在日华侨华人提供方便。对此,我们京都的华侨是心存感激的。

温暖日本孤儿的中餐味道 ——记日本京都华侨总会会长杨正武

天涯义庄乡情酬

杨正武还有一个身份,颇为引人注目,他是京都华侨墓地委员会的委员长,而华侨墓地的前身就是“中华义庄”。义庄的历史要追溯到宋代。范仲淹捐地出资,设立范氏义庄,收埋那些身故而不能返回故里的人。中国有句俗语“落叶归根”,但,最终往往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并不能返回生命的源头,因此,很多人对于“义庄”更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杨正武告诉记者,京都华侨墓地占地约4000坪(1坪约等于3.3平方米),是京都唯一一处施行土葬的墓地,墓地选址在山坡之上,所有的墓碑皆为西南朝向,即面向祖国故土。细节之处,尽显华侨墓地委员会对同胞们的善意。华侨墓地收费低廉,是一种特殊的慈善事业。即使是那些没有后代祭奠打理的墓主,管理会也会定时清扫整理,悉心照拂。有始有终,方为圆满。

杨正武说,每当我现在看到“侨二代”、“侨三代”开车带着家中的老人登山前来扫墓的时候,我就能够感受到那样一种亲情、一种文化的传承。我就觉得我的工作特别有意义。

后记

采访结束的时候,杨正武充满感情地说:我经常到京都大学等去参加中国留学生学友会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每一次,我都会对他们讲:年轻人,一定不能忘记做中国人的骄傲!海外中国人能够骄傲起来,一方面是因为祖国越来越发展,一方面是因为几代华侨的努力奋斗!这个骄傲来之不易,是一定不能忘了的。

作者:《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总编辑 蒋丰  来源:日本华侨报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日本华侨报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