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丹丹
在这个豪雨成灾的季节, 新冠肺炎仍然在世界范围内持续蔓延, 防雨防新冠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2020年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发文,建议外出与他人保持1米距离。新冠肺炎的预防,除了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减少人员聚集等办法之外,保持一米距离是非常重要的措施。特殊时期,保持适当距离,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
如何保持一米距离,让社交更安全?中日两国各有高招。
为响应这个倡议,中国的许多公共场所都设置了一米线。今年4月,杭州一所小学为预防新冠,还采取了让学生“头戴一米帽,保持一米距”的措施,以这种特殊的形式让保持一米距离的观念深入孩子们的内心。
疫情下的日本伞界同人眼前一亮,看到了“一米距离”蕴含的商机。他们认为,预防新冠肺炎,打伞是确保一米社交距离的有效手段之一。撑着伞的人无法靠近,自然会产生1.5米至2米左右的安全距离。
打伞能确保一米社交距离的观点也引起众多男士的共鸣。过去,日本打阳伞的多为女性。现在许多男士也养成了出门无论晴雨,都会撑开伞的习惯。最近一个月内,东京一家伞店55厘米以上的大型雨伞的销量比去年增长了8%。
雨多、风大的日本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长柄伞较常使用,比折叠伞抗风,不会轻易被吹翻。中国内地大部分地区下雨时风力还算温和,人们大多会选择折叠伞。日本人带折叠伞出门,一般是预防下雨。
在日本,一年有120天左右的降雨时间。日本有专门提供带伞信息的新闻,会及时提示大家外出时需要带什么伞:肯定会出现大雨的地区,请带长柄伞出门;可能会下雨的地区,离开家时即使不下雨也要带上折叠伞备用;阳光很好的地区,会提醒你带上伞防晒。周到细致的服务简直不能再更贴心啦!
透明伞的视野绝佳,价格便宜,深受日本人喜爱,被称为“国民用伞”。在日本一般大型的公共场所里,门口都会放置着公共用伞,其中多以透明伞为主。
针对生活中的各种需求,日本研发了许多创意伞:绑在肩上的伞,手柄可以坐的伞、利用无人机的人工智能追踪技术,实现自动跟随的伞.........各种脑洞大开的花样层出不穷。
近日,东京的一家伞店推出了内侧装有小型电风扇的晴雨两用伞。这款伞使用4节7号电池,电池盒和开关安装在手柄上,打伞可同时吹风,最多可以连续使用6个小时。
下雨天遛狗,专为宠物设计的小伞解决了铲屎官的烦恼。
移动的透明小屋,毫发不湿,丝丝干爽,360度无死角,就问你羡慕......还是羡慕?
今日大暑,如果疫情没有发生,为期17天的东京奥运会将于明天开幕。这款直径约60厘米的帽伞是专为志愿者设计的。
志愿者帽伞的设计借鉴了浮世绘中出现的传统服饰——斗笠 ,蕴含着设计师的良苦用心:把日本的传统文化运用到现代设计上,让日本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融合在一起。
看到东京奥运会为志愿者做的帽伞,中国网友笑了:“公园门口都是卖这个的 ” “上世纪90年代就见过” “某宝上有很多呀”。
高手在民间,中国还出了帽伞升级版——伞雨衣。
在中国,关于伞的创意发明形形色色,也还有很多。有些投入了生产,有些还属于创意概念。
雨伞打湿了不方便携带,日本除了在许多公共场所有存伞处之外,一些写字楼入口处设有雨伞甩干机,可以甩掉大部分雨水。
一把湿漉漉的伞会在公共场所造成很多不便,怎样才能让伞面滴水不沾?中日两国在技术上你追我赶:日本制伞企业率先用高密度布模拟出类似荷叶的超疏表面;2018年,中国深圳一家科技公司研发了一款“雨过无痕”的不湿伞,不光是滴水不沾,还经受住了开水及饮料液体的测试。
实用也好,无用也罢,正是这些创造性的奇思妙想,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一次次进步与发展。
(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人民中国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