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鲁迅兄弟关注的日本名记者——长谷川如是闲

人民中国·2020-12-11 09:03:00·文化
10万+阅读
摘要:长谷川如是闲在中国和欧洲均不乏研究者,对战后日本思想界也产生了相当的辐射。

作者:刘柠

去年,我从坊间淘了一本书:《日本现代史》。作为河南人民出版社的“民国专题史”丛书中的一种,十六开精装,其实是民国时代旧刊的影印本。碍于出版年代,这本书只写了从明治到大正六十年的历史,在今天看来,虽已难称“现代史”,但仍有其学术价值。不过,这是题外话。吸引我掏荷包者,与其说是书的内容,不如说是著者的名字——长谷川如是闲。

鲁迅兄弟关注的日本名记者——长谷川如是闲

民国专题史丛书之《日本现代史》长谷川如是闲 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

长谷川如是闲,似乎是一个被历史尘埃湮没了的名字。可在战前,媒体曝光度却相当高,且影响力溢出国界,在中国和欧洲均不乏研究者,对战后日本思想界也产生了相当的辐射。

1881(明治十四)年,出生于深川扇町(即今东京都江东区木场),原名山本万次郎。山本家祖上是为江户城筑城宏业提供栋梁的职人,从父辈德治郎开始,经营木材。1884年,万次郎被过继给曾祖母,改姓长谷川。山本家三兄弟,万次郎的兄长山本笑月是《朝日新闻》记者,胞弟是日本画家大月静方。

鲁迅兄弟关注的日本名记者——长谷川如是闲

长谷川如是闲(1875~1969),土门拳摄于1951年

1893年,入东京法学院(今中央大学前身)英语法学科。毕业后,先入陆羯南创设的日本新闻社,两年后,进入大阪朝日新闻社。做社会记者的同时,主持金牌专栏“天声人语”的编务,以雅号“如是闲”为笔名写作,风格辛辣幽默,遂广为人知。大阪朝日是“大正民主”的吹鼓手,在出兵西伯利亚等问题上,对寺内(正毅)政权多有批判。1918年,如是闲操觚的一篇曝光米谷商囤积大米,伺机高价倒卖的投机恶行的报道,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并成为“米骚动”的导火索。但作为社会部长的如是闲也因言被祸,与后来成为左翼政治家的大山郁夫一起辞职。翌年2月,又与大山一道创刊了《我等》《批判》等杂志,继续“文明批判”的志业,因而被视为日本独立记者(Free Journalist)的先驱。从大正到昭和初期,长谷川以启蒙主义和英国自由主义为思想资源,立足于进步的常识(Common Sense)立场,展开对国家权力的批判,著有《现代国家批判》等著作。在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之初,便出版了《日本法西斯主义批判》一书,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亮出独立知识人的不合作立场。

惟如是闲既是政论家,也是学者,所以他并不是单一地从政治到政治,或从文学到文学,而是从历史、文化、民俗,乃至料理等侧面着眼,重新审视日本社会,力求客观、立体地阐释一个文化日本。他在于战时出版的《日本的性格》(1938年)和《续日本的性格》(1942年)等著作中,从四个方面来定义日本的文化性格:

1、宽容的品格(海外文明摄取);

2、经验主义的倾向;

3、文明的国民性;

4、平和的性格。

既左右逢源,自圆自洽,又与当时甚嚣尘上的“日本主义”“皇道主义”等主流意识形态拉开了距离。作为岩波新书出版后,大畅其销,一册难求,甚至被邻国作家周作人引为知音。周作人在《怠工之辩》(收入《苦口甘口》)中写道:“有同乡友人从东京来信,说往访长谷川如是闲氏。他曾云,要了解日本,不能只译文学,要译也须译明治作家之作,因他们所表现的还有日本精神,近人之作则只是个人趣味而已。我很喜欢在日本老辈中还有我们这一路意见,是颇强人意的事……”

知堂所说的“同乡友人”,其实指的是弟子、出版家陶亢德。1944年,陶寓居东京时,曾慕名拜访长谷川,后写了篇长文《访长谷川如是闲》(收入《陶亢德文存》,第二册)。在陶的笔下,这位日本文坛前辈是“穿和服,发已白,长身材,戴眼镜,貌丰厚的老者”。“陶向长谷川当面表达了想译介《日本的性格》的意愿,并求写一篇序文。长谷川当即应下,但表示“最好把译文给他看过一遍”,他“幼时曾读过中国古籍,汉文能够读而不能讲”。接着,陶与之谈起文学和中日文化交流方面的问题。长谷川说:“要了解日本,单靠文学一方面没有用处,诸如科学,美术工艺均得明白才行。”在谈及“外人”如何才能理解日本时,他又提到“把握日本精神”之重要性,透出职人出身的家世:

理解日本精神单靠书本并无多大用处,须以东洋人之心理解之,从各方面体味之。例如日本椽柱无雕饰即日本精神之表现。各国均以雕刻示文化,日本则不然。雕刻普通学三五年可成,日本这种无雕刻椽柱之制作,却须学到二十年。这就是日本以单纯简素表现高度文化之处。

其实,先于周作人,陶亢德对长谷川如是闲最初的了解源于鲁迅。早在1933年11月,陶就在与鲁迅的通信中,领教过这位文坛巨擘对东洋名记者的评价:“……长谷川如是闲正在出全集,此人观察极深刻,而作文晦涩,至最近为止,作品止被禁一次,然而其弊是一般不易看懂,亦极难译也。”(见《鲁迅全集》第12卷,252页)所谓“极难译”云云,显然是经验之谈:鲁迅曾经翻译过长谷川的两篇随笔《圣野猪》和《岁首》,分别刊发于1925年的《旭光》旬刊第4期和1926年1月7日的《国民新报》副刊上。

鲁迅兄弟关注的日本名记者——长谷川如是闲

《长谷川如是闲集》全12卷(岩波书店、1989.10~1990.9)

说起来,鲁迅对长谷川的关注,由来已久。查《鲁迅全集》,涉及长谷川的记述共四处。在杂文《略伦中国人的脸》(收入《而已集》)中,鲁迅称赞“日本的长谷川如是闲是善于做讽刺文字的”;又在《说面子》(收入《且介亭杂文》)一文中,转引长谷川闲说“盗泉”之语,讽刺时下的正人君子云:“古之君子,恶其名而不饮,今之君子,改其名而饮之。”

陶亢德拜会长谷川时,距鲁迅逝世已经过了八年,“寒暄之后,我先说起曩年鲁迅先生信中介绍先生作品的事。回说是在三十年前,曾与鲁迅先生有过一面之缘。”这里,老先生的记忆有误:“一面之缘”是不错,但时间应是在十六年前,而不是“三十年前”。据《鲁迅日记》记载:

十一日 星期。曇。下午玉堂来。梓生来。晚内山完造招饮于川久料理店,同席长谷川如是闲、郁达夫。(1928年11月11日)

三天后,鲁迅再往内山书店,买了三种书,收了日本友人的一封信并画面一枚。“傍晚,又往交《彷徨》《野草》各一本托代赠长谷川如是闲”,想必是签了名的钤印本。

战后(1946年3月),长谷川如是闲当选最后一任贵族院敕选议员,并参与了制宪工作。1947年,被选为帝国艺术院会员。晚年,在小田原市板桥的一处深宅中,如是闲过着半隐居的生活,直至去世(1969年11月)。享年94岁,终身未婚。

鲁迅兄弟关注的日本名记者——长谷川如是闲

编辑:陈蕴青,图片:作者提供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人民中国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人民中国 特邀作者
110篇文章

作者简介

第一本在中国和日本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刊物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