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中日短长书丨在东亚文学史的脉络中阅读鲁迅——鲁迅之后是村上?

人民中国·2021-01-13 09:04:00·图书
10万+阅读
摘要:日本鲁迅研究第三代学者藤井省三力作——《鲁迅的都市漫游:东亚视域下的鲁迅言说》

作者:刘柠

在中日两国的藏书圈,有一类旧籍称“鲁迅本”,颇不乏孤本奇珍。譬如,你若保有一本上世纪初,鲁迅在东京刊印的鲁译儒勒·凡尔纳的《地底旅行》《月界旅行》,抑或周氏兄弟编译的《域外小说集》的话,那不仅是件招妒的事,应该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京沪两地鲁博的座上宾自不在话下,各大商业拍卖会平趟,看人举牌偷着乐。

这并非戏言,而是现实中发生过和正在发生着的故事。可这样说,其实也只呈现了鲁迅接受史的一个面向,即国人对鲁迅的接受。而包括日人在内、东亚国际社会对鲁迅的接受,则是另一个面向,此前鲜有人论及,中国读者更是陌生。这本《鲁迅的都市漫游》(以下简称“漫游”),便是通向这个面向的一扇窗。

中日短长书丨在东亚文学史的脉络中阅读鲁迅——鲁迅之后是村上?

《大鲁迅全集》日本改造社1937年版

如果从1909年,明治期评论家三宅雪玲在其主编的刊物《日本及日本人》上,为周氏兄弟编纂的出版物《域外小说集》所做的“硬广”起算,日本知识社会对鲁迅的接受,已逾一百一十年。而即使从“五四”时期,汉学家青木正儿在报上的连载《以胡适为中心:汹涌澎湃的文学革命》中,介绍《狂人日记》,正面评价鲁迅“是位有前途的作家……踏进了迄今为止中国小说家还尚未达到的境地”算起,也已经一个世纪。作家在世时,日本便有数种传记、小说集和《鲁迅选集》刊行,殁后不到一年,七卷本《大鲁迅全集》即由改造社出版,其作品不仅早已进入经典,而且成为日本的“国民文学”——这,恐怕是时代所折射的“大鲁迅”与同辈及后辈作家之间最醒目的“落差”。

中日短长书丨在东亚文学史的脉络中阅读鲁迅——鲁迅之后是村上?

藤井省三,中国文学研究家,日本鲁迅研究第三代学者,曾任东京大学文学部及研究生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教授,现任名古屋外国语大学教授、图书馆馆长

藤井省三显然感知到了这种落差,同时意识到鲁迅对东亚社会的“共时性”,并在这种“共时性”中重新思考“阅读鲁迅之于今日的意义”:一方面,“鲁迅是与日本缘分极深的文学者”(学者沼野诚介语),甚至可以说没有日本,便不会有文学家鲁迅;另一方面,鲁迅文学作为现代中国叙事的重要构成,对日本及东亚叙事来说,同样不可缺席。如此,鲁迅文学遂成了关注日本和东亚社会的坐标系,“可以清晰观察到东亚的个性与共性”。这也是为什么“在整个二十世纪,东亚读者以各自不同的视角来阅读鲁迅,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作为东亚共同的现代经典,鲁迅依然被人们继续阅读”的缘由。

“在急剧动荡的中国近代史上,鲁迅以凛然的姿态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丰饶的精神遗产。这笔“遗产”——绝大部分以中文,一小部分以日文呈现,早在迅翁生前便已“越境”,成为以中国大陆为中心,东亚社会饱受异族奴役和本土统治者凌虐的知识人及弱势民众共同的精神食粮。在二十世纪这个民族国家持续建构并不断强化的“长时段”,数代民族精英,不惜读破文本,试图从中探寻可资反抗、独立、自强的现代性资源,从前现代到现代,一路读到后现代,至今未已。

中日短长书丨在东亚文学史的脉络中阅读鲁迅——鲁迅之后是村上?

正在学习鲁迅短篇小说《故乡》的日本学生。日本初三的国语教材中基本上都收录有《故乡》一文

在藤井省三看来,鲁迅虽然是创造过阿Q、闰土、祥林嫂等一系列乡土文学形象的文学家,但其本人则是一个都市作家,而且是一个很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食有鱼、出有车,海量淘书不问价,周末会带家人去看好莱坞电影的生活优渥的标准都市作家。不仅如此,藤井省三甚至认为,“要叙述鲁迅,则必须关注他所遍历的都市”,因为:

从某种意义上说,鲁迅的一生也是一场遍历东亚都市的旅程。他的旅程从故乡绍兴开始,历经南京、东京、仙台、北京、厦门、广州、香港,于1927年到达上海,并在这里度过最后的十年岁月。显然,鲁迅及其文学的独特个性与气质,与这些都市密切相关。

于是,“漫游”便以迅翁的东亚都市遍历为轴线,展开了对作家人生轨迹及其主要作品的追寻和诠索。这部分篇幅最大,也最见功力。藤井到底是出版过《鲁迅事典》(三省堂2002年版)的鲁学家,对传主的生平、家世、朋友圈等事实关系之尽在掌握,对其代表性文本之熟稔,不输任何中国本土学者。而且,作为日本学人,他凭借东大文学部积淀深厚的比较文学工具和远比一般中国知识分子来得敏锐的都会感,像随身携带了一部智能手机的文学案内人似的,按定位索骥,每到一座城市,便结合特定的场域,切入对具体文本的分析,既接地气,又不乏深度,且有种时空交错的穿越感,颇多持论发前人所未发。

就大陆之外,日本及东亚社会对鲁迅接受状况的梳理,简直是一篇近代以降中日文化人的文化交流史,或曰鲁迅“越境”路线图:从清水安三、内山完造、青木正儿,到佐藤春夫、增田涉、太宰治,从“竹内鲁迅”,到“丸山鲁迅”,到“丸尾鲁迅”,娓娓道来的叙事,其实也点到为止地触及了“藤井鲁迅”的精髓。对一些史上备受争议的学界公案,如竹内好鲁迅观从战前到战后转型背景中的思想史问题,及其对鲁迅文本的翻译问题等,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中日短长书丨在东亚文学史的脉络中阅读鲁迅——鲁迅之后是村上?

藤井省三新作《鲁迅与日本文学——从夏目漱石、森鸥外到松本清张、村上春树》東京大学出版会2015年版

作为日本战后新生代汉学家和鲁学家,藤井省三对日本鲁迅接受史的考察,并没有止步于现代,而是延续到了后现代的当下,其延长线一直到大江健三郎和村上春树。藤井也是日本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村上春树专家,对滥觞于八十年代末,从台湾、香港登陆,一路蔓延到北上广深,乃至覆盖整个华语圈的“村上热”现象,做过深入的研究,出版过不止一种专著。“漫游”最后一节,是“村上春树与鲁迅”,藤井对村上文本中形形色色的鲁迅符号做了一番诠释,再次论证了村上文学与鲁迅文学的精神联系。这节篇幅虽不大,却有种压轴色彩,且内嵌了藤井内心的一个结论:正如曾几何时,鲁迅给日本带来过现代的洗礼一样,深受鲁迅影响的村上文学,也必会给中国以后现代文化的“逆辐射”。而这种辐射的方向,即藤井所谓“村上接受的四大法则”中的头一条:台湾—香港—上海—北京,以顺时针的形式旋转、推进。无疑,其中还暗含另一层意思:即对村上的接受度,代表了那个城市和地区文明程度的提升,意味着区域的福祉化。

“村上热”已然热过了N波,下一波何时再起,基本取决于村上老爹下一部长篇付梓的时间和下一轮诺奖“陪跑”与否。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耶非耶,成立与否,读者诸君可自行做出判断。

中日短长书丨在东亚文学史的脉络中阅读鲁迅——鲁迅之后是村上?

《鲁迅的都市漫游:东亚视域下的鲁迅言说》的中日文版(作者提供)

“漫游”原著(『魯迅——東アジアを生きる文学』)初版于2011年3月,是历史悠久的岩波新书新红版系列中的第1300种,似乎带有某种“里程碑”的性质。与鲁迅文学对日本及东亚的“越境”,村上文学对华语圈的“逆辐射”一样,作为日本主流知识社会“教养”的标识之一,岩波新书陆续落地中国,毋庸讳言,确实也是东亚共同体之间文化交流日益频仍、繁盛的标志,诚可喜可贺。笔者初读日文版是在九年前,至今犹记得藤井省三先生在日文版原后记中流露出的那种沉痛、悲愤之情。时光荏苒,可令藤井先生感到激愤的中日两国的种种现实,是否渐行渐远了呢?他在“漫游”最后一节中,谈到村上春树从高中时代就耽读鲁迅,其成名作《且听风吟》开头,有这样一句话:

所谓完美的文章是不存在的,正如完美的绝望并不存在一样。

藤井认为,村上开宗明义的破题之语,其实是受了鲁迅《野草》的触发,即“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而村上与鲁迅之“深刻的相通之处”,也包括这种对现实的绝望感。只不过,鲁迅透过底层畸零者所表达的那种铁屋子般的绝望,到了村上那里,从小资边缘人的身上弥散出来,但同样是无处不在,遁无可遁。

中日短长书丨在东亚文学史的脉络中阅读鲁迅——鲁迅之后是村上?

中日短长书丨在东亚文学史的脉络中阅读鲁迅——鲁迅之后是村上?

《鲁迅的都市漫游:东亚视域下的鲁迅言说》

[日] 藤井省三 著

潘世圣 译

新星出版社

2020年5月第1版

编辑:陈蕴青,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人民中国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人民中国 特邀作者
110篇文章

作者简介

第一本在中国和日本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刊物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