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探寻祖辈足迹的一位日本人

人民中国·2020-12-15 13:04:00·图书
10万+阅读
摘要:在南京寻访外祖父留下的足迹。

作者:王朝阳

今年62岁的田中保成先生,在退休前一直就职于伊藤忠商事,曾长年派驻中国工作。去年春节他开始了一场寻找之旅,在南京追寻外祖父曾经留下的足迹。

田中保成的外祖父和田信藏先生曾于1944年日本战败前夕被派遣到中国上海参加侵华战争,1945年成为战俘,在南京战俘收容所被关押了近半年时间。在田中保成的记忆中,外祖父是个热心幼儿教育,开办幼儿园的老人,对于自己被强征入伍参加战争的经历很少提及。倒是自己的母亲偶尔会说起,战争结束后半年,父亲从中国平安归来,家里人都松了一口气。知道外祖父写了一本回忆在中国经历的随笔,也是来自母亲的介绍。“我母亲告诉我,外祖父写的随笔放在了书架上。我就找来去看,那时我上高中。”田中保成回忆道。

探寻祖辈足迹的一位日本人

田中保成的外祖父和田信蔵先生著《保育雑草》(随笔)的封面。1969年10月1日发行,其中有他本人在南京战俘收容所生活的记录

谈起第一次读外祖父回忆随笔时的感受,田中保成至今都记得随笔里的担忧之情。“外祖父写每天大家都在担心,成为俘虏的他们会不会被杀掉。他被强征入伍时将近40岁,此前一直是个做幼儿教育的普通人。从他的笔记里,能看到日本普通人对战争的厌恶。外祖父和其他士兵谈论起战争时,都觉得这场和美国和中国之间的战争从一开始就不会赢。”

和田信藏的随笔里不仅有对战争的反思,还有对生活的描写。在南京俘虏收容所的半年里,他负责办理俘虏回国的手续,曾经有一些机会外出。他在笔记里写自己在路上看到的当地老百姓团圆祭祖,写路边酒馆喝到的白酒。这些小细节也都埋在了田中保成的心里。

直到田中保成长大后因为工作原因常驻中国,儿时读过的外祖父的随笔在他心里再度复苏,从那时起他就萌生了去南京探访外祖父足迹的想法。“外祖父在随笔里写他看到当地人团圆心里非常羡慕,写他最大的快乐,是在外出的时候喝点小酒。我就想实际去他到过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这个想法终于在2019年1月时实现了。

探寻祖辈足迹的一位日本人

田中保成的外祖父和田信藏,从南京郊外的尧化门车站坐上前往上海的遣返俘虏的列车,从上海乘船回到日本。在此次寻访之旅中,田中保成在已经改为货运车站的尧化门站拍照留念

这次南京之旅,田中保成去了俘虏收容所所在的尧化门,曾经被临时充作俘虏收容设施的水泥工厂设施依然伫立在那里,周围的老房子现在依然还有居民居住。他还去了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在纪念馆听过讲解员的介绍后,我发自内心地觉得日军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喜欢用中文讲“没有法子”的外祖父,几乎没有和孙辈说起过战争的经历。“同样的还有我的祖父,其实他也曾经作为红十字会的一员,在1941年到1942年上过战场。对于战争他连文字都没有留下,只有一些旧照片可以作为找寻他足迹的线索。”田中保成遗憾地说,“他们那一代人似乎都不是很愿意提起战争。”

探寻祖辈足迹的一位日本人

在侵华战争过去75年的现在,亲历者的口述变得越来越困难。但是田中保成的追寻让历史传承下去,他已经利用业余时间,把此次前往南京寻访外祖父足迹的经历写作成书《南京安魂曲 寻找我失去的时间》在日本出版。接下来待新冠疫情平息后,他还计划前往祖父曾经去过的满洲里和海拉尔,探访祖父留下的足迹。在采访的最后,田中保成说:“我其实是一个讲述者,在替他们讲出曾经不愿意提起的经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人民中国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人民中国 特邀作者
110篇文章

作者简介

第一本在中国和日本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刊物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