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以瘦为美的风潮,正在让东亚女性付出代价

日本通·2025-05-02 09:00:00·社会
1.4万阅读
摘要:“白幼瘦”的审美风潮从何而来?它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与心理?又该如何破局?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关于“瘦”的东亚故事。

作者:而今

以瘦为美的风潮,正在让东亚女性付出代价

在东亚街头,纤细的身影几乎成为城市风景的一部分。无论是东京的涩谷,还是上海的淮海路,年轻女性们穿着紧身牛仔裤或短裙,展现着“完美”的身材比例。社交媒体上,“A4腰”“锁骨养鱼”等挑战层出不穷,瘦,似乎成了美的通行证。然而,日本和中国的现状却敲响了警钟:日本20-30代女性中,超过20%的人体重过低;中国年轻女性也在“白幼瘦”的审美驱动下,陷入节食与焦虑的循环。这股“以瘦为美”的风潮,不仅让东亚女性付出了健康代价,还暴露了深层的社会问题。

这股风潮从何而来?它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与心理?又该如何破局?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关于“瘦”的东亚故事。

以瘦为美的风潮,正在让东亚女性付出代价

日本的“瘦病”与健康危机

日本的年轻女性似乎正被一股无形的压力推向“越瘦越好”的极端。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23年的《国民健康・营养调查》,20至30岁女性中,BMI低于18.5(被定义为“低体重”)的比例高达20.2%,相较2011年的16.6%显著上升。与此同时,男性低体重比例却稳定在4.4%左右,显示出这一趋势的性别特异性。国际研究团队在《柳叶刀》上发表的论文进一步指出,日本是全球少数几个低体重成年人比例未显著下降的国家,与印度、埃塞俄比亚等发展中国家并列。

以瘦为美的风潮,正在让东亚女性付出代价

日本年轻女性体重过低的比例超过20%

这种“瘦病”并非新现象。研究显示,日本女性对纤瘦的追求可追溯至战后。20世纪50年代,伴随经济复苏和西方文化的涌入,年轻女性开始崇尚欧美式的“八头身”身材——小头、长腿、纤腰。这种审美逐渐内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女性。到2000年左右,甚至60岁以上的女性也开始显现低体重趋势。

以瘦为美的风潮,正在让东亚女性付出代价

对“瘦”的追求,有着复杂深厚的文化脉络

然而,过度追求纤瘦的代价是惨重的。低体重女性更容易出现月经不调、骨密度降低和免疫力下降等问题。除此之外,低体重对下一代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研究表明,低体重孕妇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以及胎儿先天性疾病(如二分脊椎)的风险显著增加。2006年,日本国立保健医疗科学院的研究发现,年轻女性BMI下降与低出生体重儿及胎儿畸形的增加存在直接关联。这不仅是个体健康问题,更上升为公共卫生危机。

以瘦为美的风潮,正在让东亚女性付出代价

过度的瘦会带来一系列疾病

为什么日本女性如此执着于瘦?心理因素在推波助澜。2007年的一项研究显示,32.7%的20至24岁日本女性认为自己“太胖”,尽管她们的体重处于正常范围。国际比较研究则发现,63%的日本女性觉得自己“胖”,这一比例在22个发达国家中位居榜首,远超美国(45%)和其他欧美国家。

以瘦为美的风潮,正在让东亚女性付出代价

调查显示63%的日本女性有身材焦虑

更令人担忧的是,越瘦的女性似乎越有“瘦身愿望”。2022年的一项研究显示,低体重女性的“理想体重偏差”高达17.8%,远高于正常体重(12.3%)和肥胖群体(6.5%)。这意味着,瘦得“不健康”的女性反而更急于减重。这种心理扭曲导致部分女性陷入极端节食、暴食与催吐的恶性循环,甚至被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症或暴食症。

2019年,日本20岁女性的平均每日热量摄入仅为1600千卡,低于战后粮食短缺时期的1696千卡,也远低于厚生劳动省推荐的1950千卡。2015年的一项调查估计,日本高中女生的厌食症患病率在0.09%至0.43%之间,正在成为不容忽视的青少年健康问题。

以瘦为美的风潮,正在让东亚女性付出代价

厌食症、暴食症也在渐渐扩大着自己的影响力

日本的“瘦病”不仅是个人选择的结果,更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从“可爱文化”强调的娇弱与顺从,到媒体对纤瘦模特的推崇,种种因素共同塑造了女性对身体的苛刻期待。并且,由于社会观念的影响,日本在这一领域的应对行动仍显滞后,亟需更广泛的社会讨论与政策干预。

以瘦为美的风潮,正在让东亚女性付出代价

中国的减肥狂热

与社交媒体陷阱

如果说日本的“瘦病”是一种隐性危机,那么中国的减肥文化则更像一场公开的狂热。在Viola Zhou进行的社会调查中,有一个26岁的雯雯(化名),她将自己的身材比喻为“梨形”——上半身尚可,但下半身“太粗”。尽管她身高165厘米,体重不到55公斤,依然觉得自己不够格,因为社交媒体上的时尚博主宣称“好女孩体重不超过50公斤”。

2020年疫情期间,雯雯开始了极端减肥:每日两餐,配合三小时高强度运动,体重计成了她的“常驻伙伴”。三个月后,她成功瘦到50公斤,但这并未让她满足,她又将目标定为47.5公斤。“对女生来说,没有‘太瘦’这回事。”她在采访中说。

以瘦为美的风潮,正在让东亚女性付出代价

“瘦”似乎是没有尽头的

中国的审美将“白、年轻、瘦”奉为至高标准。这种观念通过娱乐圈、时尚行业和社交媒体被放大,渗透进年轻女性的日常生活中。抖音和小红书上充斥着“空腹入睡是美丽人生的开始”“连体重都控制不了,怎么控制人生?”等口号。滤镜功能将脸缩小、腿拉长,网红们热衷于“A4腰挑战”“锁骨放硬币”等炫耀纤瘦的活动。更有甚者,某些品牌以“单一小码”策略风靡中国,催生了所谓“BM女孩”群体——只有极瘦的女性才能穿上这些“儿童尺寸”的衣服,穿着它成为一种身份象征。

以瘦为美的风潮,正在让东亚女性付出代价

“白、幼、瘦"已然超越审美,成为一种身份价值

这种极瘦文化对女性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造成了双重打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校的何晋波教授指出,媒体对“瘦即美”的推崇让女性陷入“自我物化”,不断以苛刻的标准审视自己。2018年,广州一项针对小学生的调查显示,78%的8至12岁儿童对自己的体型不满,其中健康体重的女孩普遍觉得自己“太胖”。2016至2017年的大学生调查则发现,73%的女大学生在半年内尝试过减肥,超过半数的低体重女生仍希望更瘦。

以瘦为美的风潮,正在让东亚女性付出代价

中国人的身材焦虑也愈演愈烈(图源:澎湃新闻)

雯雯的经历是这一文化的缩影。47.5公斤的目标达成后,她并未感到满足,反而陷入暴食与极度节食的循环。她曾一口气吃下1.1公斤坚果,或几乎吞掉一整个20厘米的大号提拉米苏,随后被罪恶感淹没,试图通过断食和过度运动“赎罪”。最终,她的体重降至46公斤,体力衰竭,月经停止。尽管如此,周围人仍未察觉她的异常,只是偶尔提醒她“别太瘦”。

中国的摄食障碍问题正日益凸显。据估计,数千万人深受其害,但专业治疗机构却极为稀缺,仅北京和上海各有一家。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的数据显示,摄食障碍患者从2002年的1例激增至2019年的2700多例。然而,由于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污名化,许多患者不愿求助。但也有人尝试打破这一现状,用视频或是照片等方式分享自己与摄食障碍的斗争,试图唤醒大众的认识。

以瘦为美的风潮,正在让东亚女性付出代价

中国的摄食障碍问题也应当受到重视

尽管部分女性开始通过网络发声,反对“白、年轻、瘦”的单一审美,但主流媒体依然被纤瘦形象主导。某品牌的第二家店开业时,试衣间外排起了长队。店员们年轻、纤瘦,本身就是品牌的最佳代言人。雯雯煎熬下最终删除了卡路里计算软件,尝试接纳自己,但她坦言,面对无处不在的减肥文化,她感到无力:“每天都有新的女孩跳进这个陷阱。”

以瘦为美的风潮,正在让东亚女性付出代价

以瘦为美的根源与破局之道

东亚女性对纤瘦的执着并非天生,而是深植于历史、文化与社会压力的交织。战后,日本受美国文化影响,崇尚西方化的“高挑纤细”身材;中国则在经济腾飞后,将“瘦”与现代化、自律挂钩,摆脱了“瘦即贫穷”的旧观念。然而,女性追求纤瘦并不完全是个人选择,而是在一个对“胖”充满歧视的社会环境中,被迫做出的反应。

在我们的文化中,“胖”常被贴上懒惰、缺乏自控力等负面标签。社交媒体上,“胖女孩”常被调侃为不受欢迎,即使她们正在向着更健康的体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而“瘦”——即使是瘦过了头——则被包装为成功与魅力的象征。如今,这种偏见不仅针对肥胖人群,还逐渐波及那些体重正常、身体健康的女性。中国的“BM女孩”文化将超小尺码奉为时尚标杆,暗示稍有曲线或正常体型的人“不够美”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小红书上,体重50公斤的女性常被评论为“需要减肥”,尽管她们的BMI可能完全在健康范围内,甚至已经偏瘦。这种社会氛围让女性感到,不瘦就等于失败,甚至连健康的身材也被扣上“不够美”的帽子。

以瘦为美的风潮,正在让东亚女性付出代价

SNS无不在宣扬对“瘦”与“过瘦”的追求

然而,过度追求纤瘦的代价远超个人层面。日本的低体重出生儿增加、中国的摄食障碍激增,都提示我们:这不仅是审美偏好,而是公共健康危机。欧美国家已采取行动,如法国和英国通过立法限制过瘦模特和有害的社交媒体内容,Pinterest甚至全面禁止减肥广告。相比之下,东亚地区的应对显得迟缓。日本虽有健康调查数据,但缺乏针对性政策;中国则因精神健康议题的敏感性,相关讨论仍停留在民间。

以瘦为美的风潮,正在让东亚女性付出代价

Pinterest已带头全面禁止减肥广告

要改变这一现状,需从多维度入手。首先,教育和公共宣传至关重要。学校和社区应推广多元审美,帮助年轻人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其次,媒体和企业需承担更多责任。品牌应反思其单一尺码策略,社交平台则需加强对极端减肥内容的监管。此外,政府可借鉴欧美经验,制定保护年轻女性健康的法规,如限制过瘦形象的商业推广。

以瘦为美的风潮,正在让东亚女性付出代价

许多公众人物也在发声抵制使用过瘦模特

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一场文化的重新定义。美的标准不应局限于体重或尺码,而应当在健康与自信的标准下展现出尽可能的包容。中国的女性博主已在小红书上分享“体重解放”的故事,日本的“可爱文化”也开始融入更广泛的审美。这些微小的改变或许是起点,提醒我们:美从来不是单一的公式,而是每个人独特的光芒。

以瘦为美的风潮,正在让东亚女性付出代价

拥抱更真实的自己

从日本的“瘦病”到中国的减肥狂热,东亚女性在“以瘦为美”的风潮中承受了太多。纤瘦的身材被包装为成功、魅力与自律的象征,却让无数女性在身体与心理健康的边缘挣扎。我们并非要否定瘦身或健康生活的价值,也并非要追求“以胖为美”,而是呼吁一种更理性、更健康的审美文化。或许,当我们学会欣赏身体内在的健康美,停止用数字定义自我,东亚女性才能真正从这场“瘦美”迷思中解放出来,拥抱更真实、更自由的自己。

参考资料

近の若い女性はやせすぎ? 過度な「やせ願望」学会が警鐘 小6女児の約50%「やせたい」 プラスサイズモデル・吉野なおさんと考える【news23】

【ツイセキ】「薬で手軽に痩せられる」 とSNSで話題の“やせ薬” 3カ月で9キロ痩せたと発信する女性も… “適応外”使用の副作用で膵炎リスクは9倍に 健康被害を訴える声も多数【関西テレビ】

【驚き】日本女性は“痩せすぎ”?日本肥満学会が警鐘…20代女性の約2割「低体重」背景に「痩せていることが美しい」価値観がSNSで浸透【FNNニュース】

もはや"貧困国レベル" 日本人女性の《やせすぎ問題》のヤバすぎる実態 海外では「やせ願望」を助長するSNSは禁止などの対策も【東洋経済online】

「女子に〈痩せすぎ〉はない」── 痩せることへのプレッシャーに苦しむ中国人女性たち 【Viola Zhou】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日本通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