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为什么最近日本“大量熊出没”?

一览扶桑·2025-08-28 09:00:00·社会
1.3万阅读
摘要: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如果没有适当的距离感,就会变得岌岌可危。如何在彼此不侵犯对方生存空间的前提下实现共存,已经成为日本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

本文来自公众号:一览扶桑(ID:sjcff2016),作者:库索,日本通经授权转载。

是在今年的盂兰盆节期间发生的事情。

北海道知名的世界遗产知床半岛,一位来自东京的26岁男性在登山途中遭遇棕熊袭击,后被拖走。同伴立刻报了警,但搜救持续到次日才有结果:为时已晚,男性早已死亡。

为什么最近日本“大量熊出没”?

此次登山客遇害的罗臼岳

这是自知床半岛被列为世界遗产以来,首次发生登山者遭到棕熊袭击的事件。游客感到震惊,不乏立刻取消行程者。但一些当地人则表现出“该来的还是来了啊”的无奈,并表示:“实际上,是人类闯入了棕熊的生活区域。”

早在2005年,知床半岛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这里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是世界上棕熊密度最高的生息地之一。据推测,栖息着约400到500头棕熊。多年来,依靠严格的入园管理和游客的自律,才维持了人与棕熊之间的脆弱平衡。

我曾到访过这片被划为“国立公园”的区域,每个人在进入公园前都要接受详细的安全讲解,还要随身佩戴发出响声、提醒棕熊保持距离的“熊铃”,可涉足的区域也根据棕熊的活动季节有严格限制。可以感受到准备工作做得十分完善。然而,在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20周年的节点,却发生了这次骇人的事故。

当地人的忧心由来已久。早在2019年,我在知床取材时,就听说过一头代号名为“RT”的棕熊的故事。它从2018年开始连续捕杀并吃掉当地家犬。棕熊本是杂食动物,但一旦染上捕食肉类的习惯,便不可逆转。既然已经吃过了狗,距离吃人也不远了。那之后,新闻里不时传来“RT又吃掉狗”的消息。直到2022年夏,它终于在陷阱中被捕获,DNA鉴定确认正是“RT”。到那时,已有八条狗沦为它的食物。

从食狗到食人,北海道道棕熊事故背后隐藏着一组可怕的数据:知床半岛所在的斜里町,棕熊的目击报告在最近20年内迅猛增长——2003年时约仅为500件,到2023年已增至2000件以上。

是什么导致了知床半岛大量熊出没?有研究报告指出,许多棕熊之所以扩大活动范围,并逐渐靠近人类居住地,其直接原因是夏季到秋季的食物的不足。生息在知床国立公园内的棕熊,非冬眠期间的主要食物来源是偃松松果、粗齿栎的坚果以及鲑鱼类——这些高热量的食物,在春季到初夏食物极度匮乏的时期,可以迅速帮助棕熊恢复营养状态;同时,它们也是棕熊在冬眠前积蓄足够脂肪的重要能量来源,支撑着整个生活周期。

为什么最近日本“大量熊出没”?

登录世界遗产20周年的知床半岛

然而,2023年的气候状况不佳,偃松松果和粗齿栎坚果的产量大幅减少,而鲑鱼的情况更为严峻:由于海水升温,鲑鱼的溯河量在过去近十年间一直不理想。近年来我在北海道旅行时就发现,鲑鱼已从民宿的餐桌上消失,被价格更低廉的鱼类取代。它们大多去了更北方的俄罗斯海域,导致北海道的捕获量锐减,价格也随之飙升。

另一方面,人类的行为也在推动这一过程。游客向熊投喂零食,或随意丢弃餐盒与厨余垃圾,使熊逐渐失去对人的畏惧。知床财团曾严正警告:“一旦熊学会从人类处获得食物,它们的行为会升级,最终危及人类安全。”然而在旅游热潮之下,游客们为近距离拍摄到熊而雀跃,司机和研究者的忧虑却被淹没。熊对人的恐惧正在减弱,习惯化正在加速。

于是在2023年,北海道出现了前所未有规模的大量熊出没。所幸的是,当年并未发生棕熊在居民区直接导致的人身伤害,但潜在的安全隐患始终存在。就在这次登山事故发生前不久,“知床财团”的社交媒体账号发布消息称,有人目击到游客在车内向野生棕熊投喂零食。财团为此发出了严厉警告,强调此类行为绝对不可取:“一旦棕熊被投喂过食物,它们的行为就会逐渐升级,最终可能对人类造成伤害。”

然而,严峻的事实是:这些年来,人类与棕熊之间原本维持的“适当距离”正在逐渐消失。知床的棕熊对人类的畏惧心已经非常薄弱,“习惯人类”的状态正在快速加剧。经常能从影片中看到,它们若无其事地靠近车辆,也总是有游客主动向它们投掷食物。

几年前我去知床时,也曾亲眼见过类似的场景。那天,一家酒店的司机来接我,沿途向我讲解:“这里是拍摄棕熊的‘绝佳机位’。”果然,路边聚集着一群人,扛着摄影器材守候着。我透过人群望去,在溪流一闪而过的身影里,的确看见了一头棕熊。但人们毫无畏惧,反而因为拍到棕熊而兴奋雀跃。司机对此种景象颇为忧虑,他说:这些游客对棕熊的可怕一无所知,为了用手机拍视频而不断靠近棕熊的人越来越多。过去,棕熊一旦见到人类,往往会主动避开或离开,但最近,它们即使遇见人,也不再主动远离了。

为什么最近日本“大量熊出没”?

北海道,横穿马路的棕熊幼崽

北海道是棕熊的领地,而在本州地区,则生息着黑熊。事实上,如今全日本都在“大量熊出没”。同样是在盂兰盆节期间,新潟县南鱼沼市,有一名60多岁的男性也遭到黑熊袭击,所幸性命无碍,只是被咬伤了腿部和手臂。

而在7月初,我就已经在早间新闻看到一则更加不可思议的新闻:岩手县一名81岁的独居女性,被闯入家中的黑熊袭击,丧命于自家客厅中。新闻里说,这个地区自从5月起便频频出现黑熊目击情报,进入6月之后,更是连续发生了10起黑熊闯入住宅的事件,它们吃掉了仓库中的大米,还闯入车库和温室。动物研究专家说,黑熊视力极差,只能分辨黑白,因此常把建筑物的入口误认为是森林的阴暗处,从而闯进民宅、仓库、谷仓,甚至购物中心。由于黑熊频繁出现在住宅区,一些受访者无奈表示:已经紧急将独居的高龄父母送进了养老院。

为什么最近日本“大量熊出没”?

生息在本州的黑熊

根据环境省的数据,2023年度日本全国因黑熊造成的人身伤害共有198起(219人受害),为自2006年度开始统计以来的最高纪录。而到了2024年,仅在4月至7月期间,黑熊的出没件数就已达到1万704件,超过了前一年。到8月为止,已发生56起人员受害事件,其中2人死亡。按地区来看,岩手县出没件数最多,达1993件;秋田县则是人员受害事件最多的地区,共9件。

被黑熊袭击事故各有各的场景。最多的人在采集山菜等山林活动中遇害。一些人在进行野鸟观测时,为了不惊扰鸟类,刻意不发出声音,因而遭遇黑熊袭击。有人在自家农田里与黑熊相遇,有人在自家院内倒完垃圾返回时被黑熊伤到……从上述遭遇可以看出,黑熊正在从山林进入人类生活区。

为什么最近日本“大量熊出没”?

和歌山,熊野古道的“熊出没”告示(图|库索)

这一变化背后的主要诱因,往往是人类的厨余垃圾。对人来说那只是“垃圾”,但对熊而言却是极具吸引力的“食物”。一旦尝过其中的味道,熊就会牢牢记住,不断返回人类生活区,甚至主动接近人类。随意丢弃垃圾,不仅会增加人身伤害的风险,还会使熊最终面临被捕杀的命运。这在北海道早已是常识。知床财团也曾公开表示,在公园外的道路沿线不断发现被丢弃的便当垃圾。他们特别强调:“对野生动物而言,乱丢垃圾等同于投喂。”并呼吁游客不要乱扔垃圾。

今年夏初在北海道,相识的当地人告诉我,最近的棕熊已经不冬眠了。一年四季附近都有棕熊的目击情报,哪怕是在零下二十度的十二月。他说,棕熊原本是因为没有食物才冬眠的,而现在,它们一年四季都能在靠近人类生活的地方找到大量“可口”的食物——农作物、厨余垃圾、家畜饲料——因此便失去了冬眠的必要。想一想吧,动物园里的熊为什么不冬眠?是因为饲养员每天都在投喂食物啊。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棕熊大量出没的背后,竟然还隐藏着“高龄化”的原因。过去50年间,随着日本农业人口老龄化,村落周边的耕作放弃地急剧增加,这些被遗弃的田地很快荒芜,变成了棕熊等野生动物可以利用的环境。比如,在近年来熊出没频繁增加的札幌市南区,以前广泛分布的果园如今大多已经变成了森林。而那些无人照料的果树,反倒为棕熊提供了食物来源,使它们长期滞留在此。

为什么最近日本“大量熊出没”?

和歌山,熊野古道的“熊出没”告示(图|库索)

千万不要以为不要以为熊出没只发生在偏僻地区或荒郊野岭。事实上,东京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有熊栖息的首都”。在全国各地黑熊出没不断成为问题的同时,东京都西部的市区周边也频繁传出目击和发现它们痕迹的消息。仅在东京都内,每年与黑熊相关的目击信息就有数百件。尤其是在八王子市,甚至在市政府附近都有人看到过疑似黑熊的身影;而在与八王子相邻的町田市,去年10月也在一所青少年设施的院内发现了黑熊的踪迹。

日本黑熊数量增加的背景,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自2000年起,黑熊被视为需要保护的动物。当时,由于连续数十年的数量锐减,以西日本为中心的本州各地都担心其面临灭绝风险,因此制定了特定鸟兽保护管理计划,禁止或主动减少狩猎和有害捕杀。

近年随着黑熊大量出没,人们才惊觉,这一保护政策的效果远超预期。以秋田县为例,在2016年度之前,当地一直推测黑熊数量约为1000头左右,但到2020年度,推定数量却猛增至4400头。过去,人们通常的应对方式是“黑熊一旦出现在村落,就将其捕杀”,但这种方法显然已经跟不上它们的增长速度了。

北海道在棕熊保护措施上的行动甚至更早。1989年,春季棕熊捕杀活动被中止。这被认为是导致棕熊捕获压力减轻、对人类的警戒心下降的一个原因——在那之前,每到春天猎人都会捕杀棕熊,因此棕熊会害怕接近人类的“领地”。在捕杀活动被中止后的1990年,北海道棕熊的推定数量约为5200头,而如今已超过1万头。可以说,中止春季捕杀的决定,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棕熊数量的增加。

近年来,随着棕熊频繁出没于市区,要求恢复春季捕杀棕熊的声音越来越多。今年4月,日本政府正式决定修订《鸟兽保护法》,放宽在市区使用猎枪的条件。允许在市町村判断的基础上,可以特例性地在市区使用猎枪。此前的规定则是:当熊出没于市区时,必须由警方到场,确认其确实对人类安全构成威胁后,才会下令开枪。

不过,这里面又存在另一个“高龄化”的问题。

无论是捕获棕熊还是黑熊,都离不开猎人的存在。而猎人的老龄化正成为全国性的问题。根据环境省2019年的统计,日本当时持有狩猎许可证的人数超过21万。其中,60多岁有5万8433人,70多岁有5万6758人,80岁以上的也超过1万人——也就是说,60岁以上的比例接近六成。

在日本,经常会听到“猎友会”这个词。它是由以狩猎为兴趣的人们组成的团体,其中不少人是在六十岁退休后才加入的。成员需要取得狩猎许可证并完成猎人注册,而若要使用猎枪,还必须通过严格的枪支审查。

一直以来,日本在紧急情况下对棕熊或黑熊的驱除和捕杀,几乎都是由各地猎友会的成员承担的。但现实是,随着成员高龄化和后继者不足,猎友会人数正在急剧减少。而且,这些人往往是以志愿者的形式执行这项任务的。过去甚至出现过某地猎友会因报酬过低而拒绝出动的情况,一度引发社会议论。不过,原本只是出于兴趣而从事狩猎的人,却要在关键时刻承担如此沉重的责任,本身就显得十分勉强。

为什么最近日本“大量熊出没”?

东京都日之出山的黑熊目击警告

猎友会的观点是,如果地方政府不培养专业的从业人员,这项工作将难以长期顺利运作。而这样的变化确实已经在发生。自2017年起,北海道的占冠村、岩见泽市、三笠市、沼田町这四个棕熊频繁出没的“重灾区”,相继设立了“公务员猎人”的政府岗位。在北海道的千岁市,则由当地猎友会选拔出经验丰富的猎人,组成了一支“防熊队”。他们在熊出没时,以政府聘用的非常勤特别职员身份出动,并享有包括伤害保险在内的相关福利。

说回那位在知床遇难的登山男子。在找到他遗体的地点附近,人们还发现了疑似母子关系的三头棕熊,并当场将它们射杀。这并不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仅在2023年一年里,知床半岛就有超过180头棕熊因“有害驱除”或狩猎目的被捕杀。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故事。

北海道曾经还存在另一头令酪农家闻之色变的棕熊,人们称它为“OSO18”。自2019年以来,它在道东地区的标茶一带袭击了多达66头奶牛。这头棕熊警惕心极强,布设的陷阱始终无法捕捉到它,使得防范对策十分棘手。直到2023年7月,一位猎人在偶然间猎获了一头棕熊,经DNA鉴定,终于确认那就是“OSO18”。不过,在OSO18被捕杀后,北海道方面接到了大约20通来自外地的抗议电话,人们的想法大致是:“野生动物之所以闯入人类聚居区,是因为人类破坏了它们的生活圈。”

对于野生动物的捕杀,从动物保护的立场来看,常常会引发批评。然而这个问题变得很微妙。如今日本的现实是,正如熊必须警戒人类一样,人类也必须开始警戒野生动物。过去那种“人类以压倒性优势支配自然”的局面,正在慢慢发生改变。

为什么最近日本“大量熊出没”?

黑熊大量出没的长野县上高地,游步道上设置的“熊铃”

棕熊和黑熊并不是偶然闯入城市,而是理所当然地变得“就在身边”。人们开始把那些在居民区附近出生长大的棕熊称作“新世代熊”。这种熊早已习惯人类的生活气息,不再心生畏惧,这也意味着人与熊之间原本脆弱的距离感正在加速崩溃。

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如果没有适当的距离感,就会变得岌岌可危。如何在彼此不侵犯对方生存空间的前提下实现共存,已经成为日本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以一句我看到的中肯评价来收尾:“以棕熊和黑熊为首的野生动物危害增加,其实正是日本社会缩小这一现实的反映。我们正处在一个必须学会适应社会缩小的时代,也必须重新思考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一览扶桑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一览扶桑 特邀作者
47篇文章

作者简介

日本笹川日中友好基金在中国的推广公众号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