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日本通兼职编辑洪虹撰文,文中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网站观点。
相信许多80后和90初的朋友们,对《铁胆火车侠》这部日本动漫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自从1997年在日本东京电视台开播以来,就受到了许多小朋友们的喜爱。而后我国的深圳电视台对《铁胆火车侠》进行了翻译,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人员进行了配音,在这样的分工合作之下,将这部当时风靡日本的动漫搬上了国内的电视荧幕。还记得当时我对《铁胆火车侠》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的男主角哲雪,以及那狂拽酷炫吊炸天的希望号!那么,在火车侠们与黑暗军团的战斗背后,你是否了解《铁胆火车侠》的创作背景呢?这还得追溯到日本的新干线历史,以及日本那深厚的铁道文化基础。
日本的新干线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到了1992年,新干线的最新车辆300系开始正式上路,而这恰好是东海道——山阳新干线上等级最高的“希望号”首次登场时所使用的车种。“希望号”与之前的“回声号”和“光速号”的主要区别在于行驶的速度以及停站的次数。“希望号”大大提升了新干线原来的行驶速度,在外观设计方面,也显得更加的现代化。
就在新干线推出300系列车之时,日本著名的玩具公司TOMY也正紧锣密鼓的策划铁道玩具系列。这一系列的玩具是让小朋友们通过对零部件的组合来搭建属于自己的铁道世界,从而在搭建的过程中获取到全新的知识。当时,TOMY公司看中了新干线列车推出的各种设计模式,然后根据每一种车型各自的特点,开始进行了最初的动画形象创作,而“希望号”当仁不让的成为了这一系列中的主角。
很显然,TOMY公司抓住了日本新干线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这一点,并以之为灵感创作出了《铁胆火车侠》,这与日本深厚的铁道文化密不可分。尽管如今《铁胆火车侠》早已被大家所渐渐遗忘,但是它却深深的烙印在日本新干线的发展史上,成为一道永远也抹不去的印记。当年新干线的300系列车,在时代与科技发展的洪流中,不断被新的列车所替代,但在我们这些已经长大了的孩子心中,“希望号”是唯一也是最珍贵的回忆。(日本通编译,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日本通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