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美国接待员”和“李鸿章先生” ——重庆纪行之二

蒋丰·2019-08-24 00:07:39·社会
10万+阅读
摘要:改革创新,绝对不能是一种挂在嘴头上的“官话”,而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化为一种意识,转为一种内力,打造一种新的成果。

◆《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  蒋丰

“讲好中国的故事,离不开重庆这个重要的篇章。讲好重庆的故事,离不开两江新区这个华美的篇章。”8月23日,在“行走中国——2019海外华文媒体高层重庆行”走进两江新区的媒体座谈会上,中国新闻社副社长夏春平对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21家海外华文媒体高管这样说。

“那么,在全国众多的高新区中,两江新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随后,一家海外华文媒体高管发出提问。接着,主持媒体座谈会的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张国智爽快地回答:“改革和创新”。

或许,有人认为这是在说“官话”。至少,作为一位海外华文资深传媒人,我也不止一次听到过这样的“官话”。但是,发生在当天的两件小事,深深地触动了我。

“美国接待员”和“李鸿章先生” ——重庆纪行之二

第一件小事发生在当天下午3点半,我们参观金康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的时候,出面接待的不是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中国老板,而是该公司的首席制造官美国人James D. Finn。

按照常理来说,汽车制造业正在成为重庆两江新区的主导产业,对外特别是向海外介绍当地汽车企业的时候,出面的理所当然是该公司的中国老板。这无论是从改革开放的成就上,或者是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上,也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该公司反其道而行之,让“洋人”首席制造官站到了接待的第一线。

静思可知,这件“逆袭”的事情,实际上是两江新区创新的一个缩影。这里的创新,不仅是科学技术层面的创新,也不仅是生产能力的创新,更有一种体制上的创新。该公司启用首席制造官美国人James D. Finn出面接待,显示出一种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彰显出一种深沉有力的底气,袒露出一种博大宽广的胸怀。这种创新层次的转变和提升,一定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的驱动力。

“美国接待员”和“李鸿章先生” ——重庆纪行之二

第二件小事依然是发生在当天下午,我们参观长安全球研发中心的时候。负责讲解的小妹妹讲到长安汽车的发展史时说:“我们不得不感谢李鸿章先生。当年,他创办的上海洋炮局,可以说是长安汽车的源头之一。”

众所周知,李鸿章是一位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今天,长安汽车敢于称其为“先生”,何尝不是改革创新的一种表现?!通常来讲,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上,对于有争议的人物都是绕道躲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至于这个历史人物是否做过有意义的事情,更无人愿意多问。但是,长安汽车今天在讲述自己DNA的时候,不但没有回避李鸿章这样有争议的人物,还将其称为“先生”,体现出一种尊重历史的传承观。历史从来是不能割断的,也不能割裂的。在“弱国无外交”的大清末年,李鸿章罄尽全身之力要做好一个“裱糊匠”,其表现只能是签订一个又一个让中华民族倍感屈辱的和约。与此同时,李鸿章积极倡导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发展实业,内心中何尝不有图强之愿?!今天,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洗刷了民族耻辱,新时代强起来不忘前人曾有的梦想和行动。改革也罢,创新也罢,都不能是对过去一种简单的否定,更不能是一种彻底的切割,而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进行筛选和择取,形成一种历史性的传承,凝聚成一种新的前进力量。

改革创新,绝对不能是一种挂在嘴头上的“官话”,而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化为一种意识,转为一种内力,打造一种新的成果。两江新区的两件小事,令其改革和创新的华美篇章绽放异彩。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蒋丰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