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日本动漫产业人员不堪底薪纷纷前往中国

蒋丰·2019-11-07 11:27:00·社会
10万+阅读
摘要:如果能在温存力量的同时,与日本开展多方面合作,学习日本的先进技术,吸引行业优秀人才,厚积薄发,相信在未来的10年,中国动漫产业将超过日本,成为能够立于世界的中国特色。

日本动漫产业人员不堪底薪纷纷前往中国

日本动漫自1917年的《塙凹内名刀之卷》诞生起,已经度过了102个年头。而真正让日本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瞩目的动漫行业主导,还要从1963年的《铁臂阿童木》说起。

1961年手塚治虫成立了“虫制作公司”,其定下的产业标准大多被沿用至今。相较于美国动画巨头迪士尼公司采用的是高成本、大投入的制作模式。从美国将动画带回日本的手塚治虫则主张,“内容道路”。他选择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最大限度地节约制作成本,充分利用极少的帧数和原画数量,尽可能的表现复杂的人物动作。这就要求动画制作人员拥有极其高度的专门技能和沟通能力。

日本动漫行业的老前辈、榎电影株式会社(Enoki Films)社长榎善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手塚模式”曾经是业界的最高准则和标准,但近年来,年轻的从业人员开始诟病,甚至有人认为,是手塚治虫直接导致了日本动漫制作行业中普遍存在的,收入与劳动强度不相符的恶劣工作环境。

日本动画制作演出协会(JAniCA)发布的《2015年日本动画从业者实况调查报告书》(以下称报告书)也显示, 通过对696名动漫制作公司从业人员的调查了解到,行业平均年收入为332.82万日元,这比2015年日本人的平均年收入440万日元要低100万日元以上。另据“青年动画制作者支援会”对153名动画师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90%以上的新手动画师为非正式雇佣,80%以上起薪不足10万日元。尽管报告书中,工资不够用爱来填的回答众多,比如“喜爱动画,工作本身很快乐”、“制作动画能够给予他人感动,能够感觉到自身价值”等,但现实还是让年轻人们为了婚姻和家庭,以及老后生活选择了换工作,或跳槽到中资的动画公司,这造成了日本动漫制作人员的流失。

反观中国动漫产业,随着国家政策扶持不断完善,90后、00后的成长环境优越,对文化娱乐市场有极高的接受性,市场前景广阔无边。动漫元素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利用,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让动漫的创作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

根据艾瑞咨询2018年发布的中国动漫行业报告,中国动漫用户对日本动漫的喜爱要高于国产动漫。分析其原因可以看到,中国动漫仍处在效仿当中,依靠优秀剧本撑起整部动画,但对于动画表现形式的投入和钻研不够。包括人物细节刻画、整体画面表现、3D建模精度等等还难以与日本、欧美相比。其根本原因,是动画制作人员技能沉淀的不足。

中国动漫制作行业整体收入水平目前尚不可观,2D动画师平均起薪为3000元人民币,3D动画师为5000元人民币左右,和日本一样依旧处于“用爱发电”的区间。但是,从招聘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在日本动画行业有着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工资可以达到月薪1万8000元人民币,还包含完善的福利待遇和加薪机会,以及免费入住公寓。再考虑到物价水平,很多日本人才自然会选择去工资更高的中国工作。

比起高价邀请日本动画师来中国坐镇,还有不少的中国动漫公司直接带着资金,进入产业链更加完善的日本成立制作公司,用高薪吸引日本人才为自己打工。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日本政府当然不舍得占GDP10%的重要文化产业从业者,被中国挖了墙角。然而日本业界如果不改善收入状况和工作环境,想留住优秀动漫制作人才可谓是难上加难。

为此,日本新的入管法面向动漫行业的外国人,放宽了工作签证审查力度。日本的高级人才签证中,也将加入动漫行业,外国优秀人才最快一年就可以获得日本永住权。这一行为被日本网友评价为,“动漫产业奴隶制”,不着手改善本国的就劳环境,而是希望用更为廉价的外国劳动力来支撑动漫产业发展。

纵览中日两国动画产业,日本所采用的2D作画模式需要大量经验技术的积累,依赖于师傅带徒弟的匠人式传授模式,难以形成如美国迪士尼一样的动画工业模式。所以7.18京都动画纵火事件,才会对日本动画产业在人才方面造成决定性的沉重打击。而在目前,中国动漫还难以与日本动漫正面竞争。

如果能在温存力量的同时,与日本开展多方面合作,学习日本的先进技术,吸引行业优秀人才,厚积薄发,相信在未来的10年,中国动漫产业将超过日本,成为能够立于世界的中国特色。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蒋丰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