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从日本第一到泡沫经济:日本失落了吗?

浙江人民出版社·2020-11-09 13:04:00·图书
10万+阅读
摘要:日本的成功是东亚的神话,也是亚洲的骄傲。但是日本的阵痛也是东亚的遗憾,也足以让后发国家有所警醒。

近日,日本演艺圈又传来噩耗:日本女子组合赤色公园的队长津野米咲在家中自杀。

今年的日本演艺圈也是不平静的一年,几个月前著名男星三浦春马在自家衣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随之而来一系列明星自杀事件:女星芦名星、80岁的资深演员藤木孝相继在家中死亡,直至9月27日,著名女星竹内结子的去世再一次引起轰动。

从日本第一到泡沫经济:日本失落了吗?

▲ 今年自杀离世的三浦春马和竹内结子曾一起拍剧

人们不禁纳闷,日本明星们究竟是怎么了?日本社会到底是怎么了?

其实,不仅是明星,日本的自杀率一直保持在世界范围内的高水平。那么,日本人为什么“热衷”于自杀?

或许法国著名社会学家,也是社会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埃米尔·涂尔干已经给出了解答。

早在上个世纪,涂尔干在他的著作《自杀论》中阐释了这样一种观点:即使是这样一种看似全然由个人的性格、经历、一时的情绪所影响的行为,也是由社会结构所决定的。

从日本第一到泡沫经济:日本失落了吗?

©Unsplash:@laundemrl
  • 饱食穷民,众生世相,如泡沫一般的日本经济。

20世纪80年代,日本从日元升值、石油危机的绝望中挺了过来,随之而来的则是一个高光时刻,海外净资产世界第一,1978年,日本贸易经常收支顺差和外汇储备也双双夺得世界第一。那么,日本是如何实现繁荣的呢?《饱食穷民》一书中描绘了这样一幅光景:小额信贷的狂欢、长时间的劳动和巨大的劳动强度,人们欲壑难填的内心像一个无底深渊一般吞噬着自己。

而谈到对我们的警示,正如本书译者在后记中所说:

“日本当年盘踞在车站前的小微贷,如今早已将阵地转移到了手机和互联网上。

日本当年红极一时的自我启发活动,如今也包装成精美的个人提升、企业培训课程粉墨登场,令许多企业管理层与普通白领趋之若鹜,不惜花高价去学习。从近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996工作制’中,译者也仿佛看到了很多日本上班族日夜拼命工作的身影……

日本社会曾经历过的事情,如今有一些或原原本本,或改头换面,或多或少发生在我们自己的身上。”

从日本第一到泡沫经济:日本失落了吗?

©Unsplash:@claybanks
  • 这些吃得饱,穿得暖的穷人们是怎么产生的呢?

纵观日本经济史,在 20 世纪初完成了工业革命的日本,从 1910 年到1980 年维持了几乎世界上最高的经济增长率。日本经济虽然因为 1945 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而出现了暂时性的倒退,但从结果来看,其快速成长期持续了大约 80 年,这是十分惊人的。

但日本经济之后的道路却是坎坷的:

  • 1973—1974年爆发的第一次石油危机,结束了日本经济在世界史上罕见的高速增长;以在 1973年10月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为导火线,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原油价格暴涨,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宣告结束;

  • 1978—1980 年又发生了第二次石油危机。

但是,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日本经济仍然能够实现稳定增长,原因是什么呢?著名经济学家橘川武郎在其作品《日本失落了吗:从日本第一到泡沫经济》中分析了原因。

其主要原因有:良好的劳资关系和长期合作的企业间关系,长远考虑展开经营战略,开发节能降耗等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彻底提高生产工序效率,等等。这些举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当然,作者主要站在企业的角度上考虑的这一问题,但的确在石油危机后,国际社会对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的日本企业的关注度明显提高了。“日本第一”这一评价在日本企业克服石油危机的过程中被广泛认可。

但是,随着日本产品在海外市场所占份额的扩大,日本的贸易收支黑字也不断增加,与欧美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亦不断升级。

贸易摩擦的激化使日本政治力量开始介入经济问题。

1981 年,日本自主限制对美国的汽车出口,导致当时在部分领域甚至出现了“敲打日本”的情况。日本的企业为了避免贸易摩擦,采取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对策。自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日元迅猛升值,加快了日本企业走出海外的步伐。

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日本对国家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将“科技立国”作为战略,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电子通信、服务业、计算机产业等。政策如此,企业响应,但随之而来的是不断增长的劳动时间和日益加重的劳动强度,这也可以解释日本是如何发展繁荣至此。

从日本第一到泡沫经济:日本失落了吗?

©Unsplash:@stringparts
  • 日本为什么失落了?出路又在哪里呢?

在 1968 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就已经位居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第二位,那时是日本经济发展最令人振奋的时刻。但在迎来明治维新 150 年之际,日本经济的前景依然不明朗,几乎看不到什么值得兴奋的现象。

那么,日本经济起步早、成长快,但为什么此后便黯然失色了?也就是说,长期的高速增长,由于 20 世纪 90年代初的泡沫破灭而戛然而止,此后的日本经济一蹶不振,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今天。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1985 年因“广场协议”导致的日元急速升值,致使日本出口增速变缓,生产活动出现停滞。因此,从 1985—1986年出现了日元升值萧条,给钢铁、造船、石油化学等原材料产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但是,到了 1986 年下半年,经济又急速好转。这是因为日元升值、原油价格下跌、利率下降这“三重利好”使得企业的收益明显增加;个人消费支出因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企业对内需的充分挖掘而稳步上升;政府通过下调官方利率和扩大公共投资等推出了积极的刺激经济回升的政策。上述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日本经济从 1986 年下半年开始好转,不过,在形势一片大好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从 1988 年开始,日本经济出现过热的苗头,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导致资产价格明显上涨,通货膨胀开始显现。

投机色彩越发浓厚的日本经济在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后便急转直下,其前兆是 1990 年春的股价下跌。1990年 10 月,股价大跌,泡沫经济一下子走向了破灭。

时至今日,日本经济也一直没有再恢复到以前的高光时刻,而且随着一些论调的出现,人们似乎越来越不看好这个国家了,面对此情境,日本经济,或者说日本企业的出路在哪里呢?

从日本第一到泡沫经济:日本失落了吗?

©Unsplash:@jannesglas

日本知名经济学家橘川武郎先生在《日本失落了吗:从日本第一到泡沫经济》给出了具体措施。

既然日本市场的日益萎缩已经成为事实,那么,日本企业只能通过在全球展开正面应战来寻找活路,要同时攻占日渐扩大的低端市场和确保收益的高端市场。即使是现在,解决问题的动力说到底还是靠民营企业的活力。日本企业必须拥有长期的眼光,摆脱抑制投资的机制,按照正确的发展战略开展投资。

具体到企业时,又提出以下五条建议:

  1. 公司要掌握权益融资的专业知识;

  2. 推进金融业的改革,确立两大支柱,即拥有极具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银行和发挥具有严密监控能力的地方主银行系统;

  3. 制造业要结合高附加价值化,深化国际分工;

  4. 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新结合;

  5. 开拓能够让潜藏在市场中的居民需求凸显出来的服务业和流通业。

如果日本企业能够按照正确的发展战略开展投资,就能带来持续的股价上涨和劳动条件的改善,再次让股东利益和职工利益保持一致。那样的话就能再次显示出日本式经营的优点,我们看到的也绝不是单纯的旧型日本式经营的复活。

日本式经营必须从长期雇用和论资排辈并存的旧型日本式经营转变为将重点放在长期雇用的新型日本式经营上。

虽然日本的成功是东亚的神话,也是亚洲的骄傲,但是日本的阵痛也是东亚的遗憾,也足以让后发国家有所警醒,不轧着其历史的车辙滚滚而前。

-本文书单-

从日本第一到泡沫经济:日本失落了吗?

《日本失落了吗:从日本第一到泡沫经济》

[日] 橘川武郎

自明治维新开始的150多年来,日本在现代化和工业化的道路上突飞猛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并于1968年超过德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陷入了 “失去的十年”,经济增长陷入停滞,在失落的泥潭里挣扎不前。

 为什么日本能够较早地搭上经济高速增长的列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多年便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经济为什么又黯然失色了?如今又应该如何走向新生?

日本知名学者橘川武郎从经营史学角度分析了日本经济、日本企业的兴衰,同时,也另辟蹊径,描绘了活跃在日本经营史上的涩泽荣一、土光敏夫、小林一三等企业家群像。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浙江人民出版社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浙江人民出版社 特邀作者
2篇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