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为什么日本的历史剧叫“大河剧”?而且好看又洗脑?

日本通·2023-05-18 09:00:00·文化
10万+阅读
摘要:大河剧诞生于1963年,截至2023年正好是60周年。其叙述的时间最早为平安时代,最晚为昭和时代,其中战国时代与幕末明治维新两个时期的故事制作的最多,因此也构成了大河剧主要的背景年代。

本文来自公众号:冷兵器研究所(ID:LBQYJS),作者:冷研作者团队-吹雪,原标题:“日本大河剧60周年:看看东边邻居如何让历史剧又好看又洗脑”,日本通经授权转载。

为什么日本的历史剧叫“大河剧”?而且好看又洗脑?

其实“大河剧”一词并非日本原创。

说起日本的历史剧,大河剧在日本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大河剧诞生于1963年,截至2023年正好是60周年。其叙述的时间最早为平安时代,最晚为昭和时代,其中战国时代与幕末明治维新两个时期的故事制作的最多,因此也构成了大河剧主要的背景年代。

那么大河剧为何60年以来都经久不衰呢?其中又有没值得中国历史剧借鉴的呢?本文就对大河剧做个简单的介绍。看看跟咱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是如何通过荧屏来普及历史知识和传播思想观念的。


NHK历史剧为何会以“大河剧”命名? 

为什么日本的历史剧叫“大河剧”?而且好看又洗脑?

▲2023大河剧剧照《怎么办家康》

大河剧第一部作品是1963年的《花之生涯》,主要讲述的是江户末年的近江彦根藩主、江户幕府末期的大老井伊直弼。但当时只是一部时代剧,并未被冠以“大河剧”这一称呼。到了1964年NHK的第二部时代剧《赤穗浪士》上映后的1月5日,《读卖新闻》刊登了一篇名为《大河剧·赤穗浪士》的文章。该文在介绍《赤穂浪士》时第一次刊载了“大河剧”一词。

但是由于此后几年里这套历史剧的制作,其场景和道具都类似于舞台剧,演员也以歌舞伎演员和话剧演员居多。所以NHK只是将节目更改为“大型历史电视剧”,直到1977年以大河剧15周年纪录片《大河电视剧的15年》的播出为契机,NHK才启用了大河剧的这个名称,并沿用至今。

此后“大河剧”才成为了每年NHK历史剧的代名词。

为什么日本的历史剧叫“大河剧”?而且好看又洗脑?

▲大河剧单回最高收视率


大河剧的选材

大河剧通常改编自知名作家的小说,然后是懂历史的导演和编剧的改编,最后才是演员和其余专业团队。

在知名作家中收视率前10名中改编自东京女大和早稻田大学的高材生桥田寿贺子作品的就有3部:1981年《女太阁记》、1986年《命》、1989年《春日局》。如果历史爱好者对这位作者没啥印象,那么在电视机还没有普及的80年代,中国观众应该会对桥田寿贺子的另一部作品有深刻印象:三浦友和和山口百惠主演的《血疑》。

改编的最多的肯定是司马辽太郎,这位作家原名福田定一,生于大阪。1943年毕业于大阪外语学院蒙古语系,他的一生不仅对日本文坛有着巨大的贡献,甚至对中国历史小说的影响力也非常巨大。(此人写过多部中国历史作品,比如说《项羽与刘邦》和《鞑靼疾风录》)因此在日本,司马辽太郎也被称为国民作家。

而改编自司马的大河剧有:1968年《龙马来了》、1973年《国盗物语》、1977年《花神》、1990年《宛如飞翔》、1998年《最后的将军-德川庆喜》、2006年《功名十字路》以及有着极其错误历史观的大河剧特别版《坂上之云》。

另外包括山冈庄八、吉川英治海音寺潮五郎、高桥克彦、永井路子、宫尾登美子等名作家的作品也至少两次以上被大河剧制作组改编过。

除了小说家之外,大河剧制作组还有原创的编剧。比如说市川森一1978年《黄金的日子》、1984年《山河燃烧》、1994年《花之乱》。三谷幸喜创作的2004年《新选组》、2016年《真田丸》、2022年《镰仓殿13人》。田渕久美子创作的2008年《笃姬》、2011年《江~公主们的战国》。詹姆斯·三木创作的1995年《八代将军吉宗》、2000年《葵三代》以及大河剧最高收视率:1987年《独眼龙政宗》。


大河剧的演员与制作 

考虑到日本的历史并不长,能够被大量小说所书写的人物其实也并不多,而且大河剧已经整整拍摄了60年。因此在饰演历史人物的选择上大河剧制作组则尽量选择不重复的演员来避免这种可能造成的“视觉疲劳”。

因此在演员的构成里不仅是由北大路欣也、津川雅彦、西田敏行、丹波哲郎等老演员,大河剧中还能看到歌舞伎界的演员,比如中村桥之助一个人就出演过5部大河剧,其中97年时还主演了毛利元就。另外狂言演员和泉元弥也在2001年度的《北条时宗》里担任了主角。

这种“跨舞台”的演绎都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不同兴趣的观众都成了大河剧的影迷。

除了导演、编剧和演员外,大河剧幕后还有专业的历史顾问对剧中道具、台词、拍摄取景地、风俗等做专业的指导。因为大部分大河剧还原的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所以从服装到道具都必须经过严格考证,绝对不会出现中国电视剧中“抗战神剧”的场景。

当然还有片头和片尾。在大河剧的片头总有着气势磅礴或者充满灵动的音乐,尤其是2005年的《义经》、2007年的《风林火山》、2009的《天地人》。这样的片头曲在日本被称之为“大河曲”,演奏的则是NHK交响乐团。这也从音乐角度上贴近了人物与故事情节。


大河剧对人物的叙述 

大河剧一般以日本著名历史人物居多。剧名的出处也多直接取自该历史人物的名称。一年最初的几集一般是从出生或者其父兄辈说起,年末时则是以主人公离世或者家族灭亡而结束。这种传记式的叙述对历史人物的一生或家族命运的展现使得大河剧也非常贴近日本的现实社会。

与之相对应的故事模式虽然有虚构情节,但是都是在以正史为主要依据的前提下展开的,因此非常符合日本观众的对本国历史的常识与认知。而每周1集的播出也使得大河剧很多时候每集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历史故事。对于这些历史故事的叙述不仅仅是演员的表演,更需要场景的设置。所以大河剧的场景中既能见到天守阁、庭院等人造场景,又能见到樱花、田野、山海等自然景观。

唯一美中不足的则是对于战争的表现,仅仅只有一部2000年《葵三代》中的关原之战堪称大场面(和《天与地》比肯定是两回事),其余的一般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或者干脆一语带过,因为在大河剧里主要讲述的是人物的一生,战争只是其一生组成部分,但并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日本观众并没有太多关于大河剧缺少战争场面的抱怨。

为什么日本的历史剧叫“大河剧”?而且好看又洗脑?

为什么日本的历史剧叫“大河剧”?而且好看又洗脑?

为什么日本的历史剧叫“大河剧”?而且好看又洗脑?

▲2000年大河剧《葵徳川三代》关原合战剧照

而且对于同样的历史人物的制作组会根据剧情挑选不同的演员,其中最典型的例子笔者认为就是被称为“日本第一强兵”的真田幸村(信繁)。

幸村此人光以他为主角的大河剧就出过两部:1985年《真田太平记》、2016年《真田丸》。另外在1983年《德川家康》、2000年《葵三代》、2009年《天地人》、2011年《江~战国的公主们》中的大阪冬之阵与夏之阵中也有过出场。再加上日本民间对其改编的动漫、小说多不胜数。因此当观众在屏幕前看到草刈正雄、堺雅人等出演真田幸村,尤其是在临死前朝着德川家康发动决死冲锋的时候,都不得不佩服制作组精准的眼光以及在选择演员的时候所面临巨大的挑战。

为什么日本的历史剧叫“大河剧”?而且好看又洗脑?

▲(除大河剧之外还有两部关于真田幸村的电影:1979年《真田幸村的谋略》2016年《真田十勇士》。另外石田三成在大河剧的出场率也很高,但是至今为止还没有大河剧将其列为主角)


大河剧的女性观众受容 

不同于中国的历史剧观众大多为男性,大河剧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到了女性观众。究其原因其实也不复杂,笔者总结为两个方面。

演员为“俊男”。这个典型的代表就是2005年的《义经》。饰演者则是泷泽秀明,而且当时的他是截至2005年为止大河剧历史上最年轻的主演。此剧播出之后,他不仅将日本历史上著名“英雄”源义经的悲情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而且凭借俊朗的外表很快就收获了一批女性观众。

为什么日本的历史剧叫“大河剧”?而且好看又洗脑?

▲2005年《义经》剧照

女性题材的剧情。纵观大河剧60年的跨度里,女性题材的剧情占到了很大一部分。比如说2017《女城主直虎》、2013《八重之樱》、2011《江·公主们的战国》、2008《笃姬》、1989《春日局》、1986年《生命》、1981《女太阁记》、1967《三姐妹》等。再加上2002《利家与松》、2006《功名十字路》夫妻的双主角。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利家与松》和《女太阁记》中的叙事表现,让女性观众看到了作为普通武家的妻子和权倾天下的女太阁在历史中所起到的作用其实并不比男性要低。这些题材都唤醒了日本女性对于历史的记忆。

为什么日本的历史剧叫“大河剧”?而且好看又洗脑?

▲2002《利家与松》的男女主演:唐泽寿明、松岛菜菜子

当然,作为日本文化的代表,大河剧更是将“武士道“体现得淋漓尽致。


大河剧中的“武士道”:传统的忠文化 

武士道对于大河剧可说是个不可缺少的话题。而且这一话题几乎贯穿了所有的大河剧。

虽然在日本历史上,武士阶级很早就诞生了,但是大河剧中并没有涉及到平安时代以前的日本。因此大河剧中最早的武士形象应该是1976年根据海音寺潮五郎的小说《平将门》所改编的《风与云与虹》。

在这部作品中所展现的平将门并没有注重刻画他的善与恶,而是以平将门的成长和仕官的历程以主线。剧中的平将门既没有夺取“天下”的野心,也不是反抗贵族起义的领导人物。这个角色上在剧中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其实就是表现的武士整个阶层的崛起。尤其是日本武士史上被称为坂东武者的武士群体。

为什么日本的历史剧叫“大河剧”?而且好看又洗脑?

▲1976年大河剧《风云虹》剧照

而战国时代的作品则是武士道主义的典型代表。但是最能体现武士道“忠义”题材的应该就是《忠臣藏》了。而在大河剧里更是登场了5次之多:1964年《赤穂浪士》、1975年《元禄太平记》、1982年《山顶的群像》、1995年《八代将军吉宗》、1999年《元禄缭乱》、《忠臣藏》原本讲述的是47名武士给主君报仇后又切腹自杀的故事。最初是以歌舞伎的形式登上舞台是在1748年首演,至今200多年居然还能长久不衰。而且这个主题不仅是大河剧,在舞台剧、电影中也翻拍了不计其数的作品。由此可见,《忠臣藏》的故事非常完美地体现了武士道的核心思想:“忠义”。

为什么日本的历史剧叫“大河剧”?而且好看又洗脑?

▲1999年《元禄繚乱》剧照

那么连续播出60年的大河剧与中国历史剧有何不同?


大河剧与中国历史剧的不同点 

与中国的历史剧相比,大河剧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对于大多数历史人物的叙述并没有明显的善恶之分:比如说上文提到的《风云虹》以及2020年的《麒麟来了》。

《麒麟来了》的主人公是日本历史上的著名“叛徒”明智光秀,但当年的大河剧并没有对其“背叛”的行径大肆口诛笔伐,反而将其贯上了“麒麟”的美名。这样的塑造也避免了对主人公的道德批判,取而代之的是明智光秀在其一生中的每一次抉择中只是在遵循独有的乱世规则。在这样的规则之下没有善与恶,有的只是成王败寇。

为什么日本的历史剧叫“大河剧”?而且好看又洗脑?

另一个区别就是比起中国历史剧中往往由人物来改变历史,大河剧更多的是在叙述一个时代的变化。比如说1963年《花之生涯》、1990《宛如飞翔》1998年《德川庆喜》、2004年《新选组》、2008年《笃姬》、2010年《龙马传》、2013年《八重樱》、2021年《冲上青天》其背景年代都是在江户末年到明治初年的时间段。而在这几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最终改变历史走向的其实并不是天皇、将军或者某位权贵,而是普通武士、妇人平民、商人等这个时代的群体。

只不过剧中的时代群体都有一个共同点:为了国家的未来而努力推动着历史的进程。在这一点上,不管是佐幕派、倒幕派、还是平民,不管结局如何都成为了后世所敬仰的对象。因此大河剧在塑造某一个阶层的同时更是在叙述一个时代的进步。

为什么日本的历史剧叫“大河剧”?而且好看又洗脑?

因此,相比中国历史剧(真正的正史剧)在大多展现的是王侯将相的文韬武略和是非功过,大河剧在情节处理上的拍摄手法确有值得借鉴之处。

但是,大河剧作为日本的历史电视剧,其历史观是非常错误的。比如说前文提到的《坂上之云》。


《坂上之云》:恃强凌弱的“军人道” 

事实上,贯穿大河剧武士道在明治时期已经演变成了“军人道”。

因为司马辽太郎对于甲午和日俄战争的观点居然是清国一直将朝鲜视为最后的附属国,而更北方的俄国对朝鲜也有野心。因此日本为了给本国提供足够的防御空间,必须保持朝鲜的“中立立场”。

但是清国和俄国屡次“压迫”日本。日本为了自卫才使用武力“保护”朝鲜。这样的强盗逻辑反复出现在了这部作品中。

比如说在旅顺的战斗之后,对日军有过这样的描写:“旅顺这个地方,不管思想上把战争看成是善还是恶,它两次大量浸染了日本人的血。”而日军攻入旅顺后发生的“旅顺大屠杀”在作品中只字未提。

甚至当日军攻克203高地后还着重描写了乃木希典的那首汉诗的意境。只不过其目的是为了赞扬为此战而付出惨痛伤亡的日军。同时也是暗示日清的关系,以此来弱化日本军人嗜杀的本性,并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而开脱。

另外对俄国的描写则是:“日俄战争不管客观上受到怎样评价,主观上都是一种祖国防卫战。”

但实际上只是一次“狗咬狗”的战争。

为什么日本的历史剧叫“大河剧”?而且好看又洗脑?

这种对历史认识的淡化,也体现了大河剧输送给观众的是“修正”过的历史。因此大河剧制作的初衷并不是以史为鉴,更无法让日本民众进行历史反思。


总结:大河剧的社会性 

其实“大河剧”一词并非日本原创。其概念是借用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亚的自造词“大河小说”,意思就是以历史上的士族门阀为主线的长篇历史小说,并且小说的内容像大河一样广袤无垠、却又波澜壮阔。最早出现的是大河小说,被认为是罗曼罗兰写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因此士族门阀题材才是大河剧的根本,就如掌握日本社会资源的始终是战前的门阀世家一般。但是这也并不影响日本民众对于大河剧的受容。

除此之外,大河剧的营销对于收视率也起了很大作用。

因为NHK作为日本的“央视”,其下属的分支机构基本遍布了日本全国。尤其是NHK在各地的文化中心都开设了与大河剧相关的历史讲座。其次是NHK在各地的地方电视台都会配合当年的大河剧拍摄,并且还会联合当地各种博物馆等承办当年大河剧的相关展览。

其次就是片尾的“行纪”每年都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这也为进一步推广日文的人物历史起到了作用。而相关衍生产品的销售,也让大河剧相关的各种书籍、光盘长期占据了各大图书馆的“黄金位”。

为什么日本的历史剧叫“大河剧”?而且好看又洗脑?

▲日本著名旅游圣地:高千穗峡


参考资料:

1.历年大河剧及原作

2022《镰仓殿13人》 原作:三谷幸喜

2021 《冲上青天》 原作:大森美香

2020《麒麟来了》 原作:池端俊策

2019 《韦驮天》 原作:宫藤官九郎

2018《西乡殿》 原作:林真理子

2017《女城主直虎》原作:森下佳子

2016《真田丸》原作:三谷幸喜

2015《花燃》原作:大岛里美、宫村优子

2014《军师官兵卫》原作:前川洋一

2013《八重之樱》原作:山本睦美

2012《平清盛》原作:藤本有纪

2011《江·公主们的战国》原作:田渕久美子

2010《龙马传》原作:福田靖

2009《天地人》原作:火坂雅志

2008《笃姬》原作:宫尾登美子

2007《风林火山》原作:井上靖

2006《功名十字路》原作:司马辽太郎

2005《义经》原作:宫尾登美子

2004《新选组》原作:三谷幸喜

2003《武藏》原作:吉川英治

2002《利家与松》原作:竹山洋

2001《北条时宗》原作:高桥克彦

2000《葵 徳川三代》原作:詹姆斯·三木

1999《元禄缭乱》原作:舟桥圣一

1998《德川庆喜》原作:司马辽太郎

1997《毛利元就》原作:永井路子

1996《秀吉》 原作:堺屋太一

1995《八代将军吉宗》原作:詹姆斯·三木

1994《花之乱》原作:市川森一 半年度大河剧

1993《炎立》原作:高桥克彦 跨年度大河剧

1993《琉球之风》原作:陈舜臣 半年度大河剧

1992《信长》原作:田向正健

1991《太平记》原作:吉川英治

1990《宛如飞翔》原作:司马辽太郎

1989《春日局》原作:桥田寿贺子

1988《武田信玄》 原作:新田次郎

1987《独眼龙政宗》原作:山冈荘八

1986《生命》原作:桥田寿贺子

1985《春之波涛》原作:杉本苑子

1984《山河燃烧》原作:山崎丰子

1983《徳川家康》原作:山冈荘八

1982《山顶的群像》原作:堺屋太一

1981《女太阁记》原作:桥田寿贺子

1980《狮子的时代》原作:山田太一

1979《草燃》原作:永井路子

1978《黄金的日子》原作:城山三郎

1977《花神》 原作:司马辽太郎

1976《风与云与虹》原作:海音寺潮五郎

1975《元禄太平记》原作:南條范夫

1974《胜海舟》 原作:子母泽宽

1973《国盗物语》原作:司马辽太郎

1972《新・平家物语》原作:吉川英治

1971《春之坂道》原作:山冈荘八

1970《最后的枞树》原作:山本周五郎

1969《天与地》原作:海音寺潮五郎

1968《坂本龙马》原作:司马辽太郎

1967《三姐妹》原作:大佛次郎

1966《源义经》原作:村上元三

1965《太阁记》原作:吉川英治

1964《赤穂浪士》原作:大佛次郎

1963《花之生涯》原作:船桥圣一

2.参考资料

论大河剧的历史叙事特征及社会影响

日本NHK大河剧中的武士道文化呈现研究

日本NHK“大河”连续剧探究

日本历史电视剧叙事研究——以“大河电视剧”为中心

战争叙述与“被害”意识的预设——评司马辽太郎的历史小说《坂上之云》

日本“国民电视剧”的风格与经验探析

百度 大河剧

本文来自公众号:冷兵器研究所(ID:LBQYJS),作者:冷研作者团队-吹雪,原标题:“日本大河剧60周年:看看东边邻居如何让历史剧又好看又洗脑”,日本通经授权转载。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日本通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