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览扶桑(ID:sjcff2016),作者:苏枕书,日本通经授权发布。
与很多国家的秋季入学制度不同,日本大学的新学期是在每年四月开始。相应地,日本高考在四月之前的冬季举行:首先是一月中旬周六、周日的全国统一考试;统考成绩出来后,考生再根据成绩报考心仪的学校,参加各个学校独立举办的第二次选拔考试。
日本大学分国立、公立、私立三种,全国统一高考是国公立大学独有的制度,私立大学则各自出题招生。
战后,日本全国统一高考制度几经变更,名称也换了几次。最早是1949年开始的“一期、二期校制”,将全国国立大学分为一期、二期两类,一期大学多为名校,二期学校多是旧制专门学校、师范学校。
一期校考试成绩出来后,二期校才开始考试,因此必然导致优秀考生集中在一期校的结果,加剧了一期、二期校之间的差距。
因此1979年后,引入“大学共通第一次学历考试”制度,废除“一期、二期”校制,考生原则上只能选择一所国公立大学。
同时成立独立行政法人大学入试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ination,简称DNC),归文部科学省管辖,负责全国统一高考的各项事务。
1990年起,“共通第一次考试”改称“大学入试中心考试”,简称“中心考试”。考题全为客观题,须涂答题卡,私立大学也可将成绩纳入考察范围。
2021年1月起,“中心考试”改称“大学入学共通测试”,并计划改革考试时长与题型。比如国语、数学题在客观题之外将增加主观题,英语增加听力比重。
原本还要将英语能力考试成绩作为高考英语成绩的参考,但这引起教育界和民间的强烈批评,认为会加大教育不公平,因为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能力让孩子准备学校教育之外的英语考试,这项改革于是暂告搁置。不过其他改革将在2025年正式实施。
与我国高考考场多设置在中学内不同,日本高考考场一般安排在大学内。应届生的考场多数在距离就读高中最近的大学,复读生一般被安排在离家最近的大学。确定考场后,不少家长会陪孩子提前来看一看校园环境。
京都府内容纳考生最多的考场在京都大学,大考前夕,吉田本部与南部小区各处门口都摆出考试的指示说明牌,提醒大家不要影响考生。
考试当日,虽说学生家长也可以陪考,若有特殊需要,还可以申请送到考场门口;但考生单独应考还是主流,不会见到近年我国送考时“旗开得胜”的盛大场面。
若考试当日因疾病、事故、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而无法参加,最迟可于考试当日向考场所在的大学申请日后补考。
年初石川县能登半岛发生7级强震,灾区所有考生均获得补考资格。前几年新冠流行时期,倦怠感、腹泻、味觉嗅觉丧失等感染新冠的典型症状均被视为可以补考的条件。
2024年1月10日,“大学入试中心”主页发表公告“致2024年度大学共通测试考生”,提醒考生注意天气、交通情况,尽量提前到考场。若因公共交通延误、停运导致迟到,当天可参加相应后延的考试。
并说明了补考条件,举例有“亲人重病、死亡”“家中火灾”“遭遇意外”“遭遇痴汉”等。并提醒考生随时关注公号(X,旧推特)的最新信息。大考前一天的12日,文部科学省公号表示,“若遇包括生理期在内的身体不适,可申请参加补考”。
很快有新闻报道,“生理期补考OK。别勉强”。这是第一次将“生理期”明确记入高考补考条件,网友感慨,“最近还真是长进了。要在昭和时代,那都是自己负责了事”。
关于大考遭遇生理期的讨论,前几年网上的报道主要还停留在提醒考生“可以调整,及早就医”的阶段,告诉大家可以通过服用激素避孕药调节月经,确实是“自己负责”。
这一两年,我也留意到日本不少大学开始免费提供卫生巾。有的直接放在洗手间,有的提示可往保健室取用。2023年有了明确的进展。这年5月24日,文部科学省召开第十四届大学入学者选拔协议会,特别转述了前日参议院厚生劳动委员会上公明党议员山本香苗的提问,指出应考虑到生理期对女性考生的不利影响。
2023年9月,日本三大报社之一的每日新闻社对日本全国47个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进行问卷调查,询问是否将经期疼痛及经前综合症视为公立高中的补考条件。结果仅15处给出了肯定答案,11处表示否定,其余各地没有明确答案。
同年11月16日,参议院文教科学委员会上,国民民主党的伊藤孝惠针对调查结果,要求各地积极应对。12月19日,文部科学省向全国各自治体发函通知,明文规定自2024年起,“月经伴随症状”也是中考补考条件之一。
山本香苗和伊藤孝惠自然都是女性政治家。山本是京大文学部西南亚史专业出身,曾作为土耳其语专家担任外交官。2001年从政,2014年担任厚生劳动副大臣,负责劳动、育儿、年金部门。
近年积极推进各项女性议题,包括提高女性福利、改善女性贫困问题、推广经期假等,赞成夫妇别姓。伊藤毕业于金城学院大学文学部国文学科,毕业后进电视台。做过记者和纪录片编导。
2016年从政,支持夫妇别姓、同性婚,认为日本最深刻的问题是“男女不平等、长时间劳动、非正规雇佣、工资水准低下”。日本男女性别差距指数长年接近垫底,其中政治、经济领域的不平等尤其严重。不知这样的女性政治家能否稍微带来一点转机。
2024年1月14日的《朝日新闻》高考真题专版。按照惯例,每年日本统一高考结束后,这家报纸都会第一时间公布真题和答案,并略加讲解
共通测试刚结束,大学入试中心就公布了正确答案,供考生估分,准备各大学的第二次选拔考试。各教培机构与媒体还公布了原题、答案及解说。
日本现行统一高考为“5教科7科目”,所谓“5教科”即国语、数学、外语、历史地理公民(旧称“社会”)、理科。外语有英、德、法、汉、韩五种,其中英语考试最多。地理历史公民有世界史、日本史、地理、现代社会、伦理、政经、伦理政经等科目,理科有物理、化学、生物、地学等科目。
考生可以根据志愿校志愿专业的要求从这两个教科中各选择自己擅长的两个科目。比如想考文史专业的通常会从世界史、日本史、地理中选两门,想考法学专业的多从现代社会、伦理、政经中选择。
2024年的国语题共四大题,200分,每大题50分,全部是选择题。第一题是评论文,第二题是小说,第三题是古典日语,最后是汉文。
汉文题选了杜牧的《华清宫》,并《天宝遗事》《遯斋闲览》《甘泽谣》中有关杨贵妃嗜荔枝的三则记载。其下共6道选择题,第一题关于律诗、绝句、押韵的概念,第二题考察百姓、脍炙人口等词汇的解释,第三题是“穷人力,绝人命,有所不顾”的汉文训读及现代日文解释,第四题是“一骑红尘妃子笑”的现代日语含义,第五题是史料解读,第六题是综合理解。杜牧在日本不算有名,不知道今后岩波文库的《杜牧诗选》会不会卖得好些。
世界史分AB两门,A是近现代史,主要是理科学生选修。B从古代史讲到现代史,是文科生必选。今年的世界史B共4大题,共100分,全为选择题。第一大题下有三小题,分别是中国古代史、英国中世纪史、英国近代福利制度改革史。中国古代史共三小题,基于引自《史记》和《读通鉴论》的三则史料,讨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题型很有意思,并非死记硬背就能解决。
比如第三道选择题说,对于明初官员而言,一族诸王被视为眼下的重大问题,有人以西汉和西晋的先例警醒人们“以古证今”,这个明初官员举出来证今的古例是什么,由一族分权导致的历史事件又是什么。正确答案是“吴楚七国之乱—靖难之役”,要点在于排除黄巾之乱、赤眉之乱等干扰选项。
第三、四两大题一改传统题型,采用了近年高考题中受到好评的对话体,形式更为活泼。以第四大题为例,关于世界各地古代的文字,共三小题。第一小题给出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照片,师生就此展开对话:
近藤:我在网上看到了唐代长安制作的石碑照片,好像不是用汉字写的。这是什么?
老师:这是叙利亚文。书写记录叙利亚语时使用的文字。叙利亚语是阿拉姆语衍生而来,西元一世纪开始使用,之后作为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基督徒使用的语言而传播开来。
近藤:这么说来,制作这块石碑的基督徒使用的是叙利亚语?
老师:没错。自罗马皇帝(甲)公开承认以后,罗马帝国境内展开了基督教教义的讨论;但在与罗马帝国对立的萨珊王朝,形成了从罗马帝国内教会独立出来的教会。于是,基督徒分布至伊朗各地,又来到中国。他们很多人在教会使用的语言是叙利亚语,因此也应该会使用叙利亚文。
……
其下第一道选择题考察(甲)的事迹,以及其召开大公会议的内容。考生不仅要知道甲是君士坦丁大帝,还要知道他曾为加强增税而严禁隶农逃亡,以及曾在大公会议上将阿里乌教派斥为异端。
第三小题的资料图是颜真卿《祭侄文稿》的起首部分,仍是一段师生对话:
老师:此处作为课题的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这是颜真卿为祭奠因(乙)而死的侄子撰写的文章草稿。
神本:世界史课上学过(乙)。作品中说的“逆贼”,是指安禄山么?
老师:没错。
杉田:说到颜真卿,我很喜欢以前学过的庄严的楷书。和唐初工整的书风印象完全不同,颜真卿活跃的时代,是文化发生很大变化的时期么?
老师:你发现了很好的问题。生于公元八世纪后半期、推崇(丙)的韩愈,曾批判王羲之的书法是追求表面之美的“俗书”。
杉田:文学与艺术的观点有关联呢。
老师:是的。进入宋代以后,欧阳修高度评价颜真卿的楷书,认为可以反映人物品格,苏轼也极力将颜真卿的书法视为书法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追溯颜真卿的书风与评价形成,可知唐代后期至宋代的文化流变,即所谓的(丁)。
福村:这部作品上有好多印章。这到底是什么?
老师:这些印章是拥有或鉴赏这部作品的人留下的,最大的是清代乾隆皇帝的印章。
福村:清代的皇帝不是汉人,也对书法很感兴趣呢。
老师:是的。乾隆皇帝自己也非常爱好书法,收集了大量名品。乾隆皇帝还出版过书法全集。这类皇帝主持的文化事业,可以说是中国能长期保存书法文化的一个原因。
其下第一道选择题考察安史之乱的史实,学生要知道回鹘援军在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二道题考察韩愈古文运动的主张。第三道题是判断正误,给出两段叙述,“积极关心书法文化的乾隆皇帝,承认汉人的言论自由,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清代皇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政策,与北魏孝文帝维持拓跋先辈文化的同时推进的汉化政策相通”。这些题目对中国人来说自然很容易,但对于日本高中生而言,想必需要一番思量。
这些年来,中国文史在日本大学都是冷门专业,愿意继续读研深造的日本学生就更少了,这些专业的硕博士生大多数都是留学生。不少学者对此表示忧心与遗憾,担心学科凋零,也担心日本学生对中国不再有兴趣。不过从高考试卷来看,汉文与中国史仍有相当的存在感,作为某种“教养”,留在考生的记忆中。
刚刚完成大考的学生们接下来还要申请志愿学校的第二次考试,国公立大学通常二月底考试,三月上旬出成绩;私立大学的考期各不相同,通常在一月底二月初,最迟到三月还有考试。如果不是执着非上某名校不可,不少报考国公立大学的学生同时也会申请一所不错的私立保底,据说平均都会申请3到4所大学。
当然,如果只是想上大学并不难,私立大学还有内部推荐、提前申请等多种样式。友人的小女儿就是在高三下学期申请了一所私立大学的免试选拔,顺利通过,度过了非常愉快的高中生活。考试大国出身的我最初难免惊诧,难道不想拼一拼名校了么?友人夫妇笑道,她自己开心就好了!如今她马上升入大三,每天忙着打工、学外语、社会服务,假期则攒钱旅行。
2024年日本统一高考报考人数为49万1913人,创历史新低——这个数字在十年前是56万多;其中85.3%为应届考生,占今年应届考生的45.2%,皆为历史新高。也就是说,高考考生总数越来越少,复读生也越来越少。随着少子化的加剧,考生人数会进一步减少,大学将面临严峻挑战。
而在2021年,大学入试中心就表示由于考生减少,中心陷入赤字,未来全国统考甚至可能难以为继。我们或许不久就会见证这一切。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一览扶桑(ID:sjcff2016)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