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东京老萧(id:KingsJapan_com),日本通经授权转载。
2024年5月17日,日本法务省发布最新数据,截止到23年底,长居日本的外国人数数量达到341万,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人数为82万左右,遥遥领先,占比24.1%。除去传统的留学和工作签证外,经营管理签证除去全球停摆的两年外,近十年连续高速增长。
这也带来了近期被问最多的问题:大家的都是通过什么生意拿到经营管理签的,或者更直白一点。这一万多在日华人企业主们都在做什么生意?
这问题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正儿八经来创业的,这一类的朋友们的技能资源,人脉本金各不相同。
而另一种干脆是通过各种投资来换个地方住住而已的人生赢家。
普通华人企业主做什么行业,这确实是个有意思的话题,所以我今天还是选择了几个相熟的朋友做为观察样本,来给日后的各位高级人才做个参考。
还是那句话,个人主观难以涵盖所有,仅供参考。那么咱们废话少说,正式开始。
贸易类公司
贸易类公司应该是在日华人做的最多的产业形式了,大部分都是日本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中日,日中,两种方向都有。操作相对简单,互通有无赚取利润。但你要说这行门槛极低,谁都能做的话,说明你大概率没做过。
搞贸易最大的前提是,得有货源和销路。
比如说,你在日本认识人,拿的到某种产品的货源,同时在中国有一定产品需求,这样一单生意就出来了。上到汽车机械,下到药装零食。操作起来都是一手入,转手出。
如果没有固定的上家货源,那就去实体店或者找有货源的渠道进货;如果没有固定的下家,那就朋友圈喊喊,淘宝卖卖。私域流量也好,线上平台也罢,都是生意。我认识的朋友里,以各种各样贸易形式做经营签留在日本的人算是最多。这里举个具体的例子:老杨的摄影搭子——石头。
石头这个人算是老杨众多损友里最正经的一个,其爱好众多,构成复杂。title列出来比龙妈短,比大冰长。在日本的身份是职业摄影师兼中古相机店店长,在中国的身份则是各大电商平台的单反渠道商。
石头毕业于东京视觉艺术学院,在校期间曾作为《vivi》杂志的签约摄影师活跃了一段时间。毕业回中国后,因为海外经历总有朋友托他去日本帮忙代购相机。理论上,这种代购落地也是要补税的。但架不住石头摄影师的身份,随身带着工作用的内存卡,一台相机+相机包,没有包装盒,发票拍个照片就可以丢掉了,过安检的时候,把相机背在脖子上,内存卡一插,基本就没什么问题了。
时间长了,连带之前日本工作时积累的人脉,进货渠道算是跑通了。本想着把代购做大做强,但这种操作有一直个痛点,每次顶多带一两台。于是他找到了老杨想问问能不能做个经营管理签专心当代购买手。
结果上来就被老杨泼了一瓢冷水:
单纯的代购,用来申请经营签拒签率非常高的。在中国大多创业者的思路是有钱就赚,没钱就跑。
但是在日本这种讲究赚钱细水长流的国家就不是什么主流思维了。
因为代购本质上属于B2C模式,你的货源可能很稳定,但是你卖的如果是个人,那谁知道你能不能卖出去呢。可能今天有生意,明天就没生意了。
日本入管局更喜欢B2B模式。
比如日本公司直接卖给中国公司,两边都是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两边签份合作意向书,一份进货一份销货,申请经营签时你的事业内容也就顺理成章了。
但石头也犯了难,在日本想卖相机得有相关经销许可,自己平时也是在相熟的店家拿货,上来说搞个贸易公司倒相机,自己没那个渠道啊。老杨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你可以先开一个中古相机店,经营范围写宽一些。经销许可,品牌代理啥的一步步来。
就这样,从下北泽的一家二手相机店开始,石头开启了在日本的店长生涯。虽然一开始主要营收仍在代购上,但后来慢慢的取得了品牌的授权,石头选择直接向中国的电商平台供货。到如今,国内各大电商平台上出日版相机的店家有相当一部分都在石头这里拿过货。
我也问过石头,为啥不在日本也搞线上销售。石头告诉我:在日本做电商会遇到很多和中国不一样的麻烦。比如这里的宣传成本很高,日亚又是只有商品没有店铺,自己的价格相较其他大手代理根本没啥优势,所以根本出不去。与其跟日本人卷,倒不如把目光放到中国市场。毕竟影像这块儿,对于真正的专业选手来说,富士,尼康,索尼,松下,佳能。日本总有一款能拿下你。
至于石头起家的中古相机店,如今基本已经成了个人收藏,每天看心情开门,收的多,卖的少。日本发达的中古行业让石头经常能收到很多品相良好的冷门机型。后果就是,收回来就不舍得卖了。隔三差五便喊上老杨出去拍照片。
实体类店铺
目前就我观察,在日开实体店的人应该是经营管理签第二多的,上野,池袋,新宿街头这么多的中国料理,奶茶店背后的店主大部分都是中国人,可能有的已经拿到日本身份,也有可能是经营管理签证的。
总的来说,这类人比较受入管局欢迎。
因为有着实打实的资金付出,看得见的实体店铺,也能贡献一定量的工作岗位,一切都那么的直观。
咱们举个例子,你花500万人民币在日本买栋小楼当包租公,然后成立一家公司作为大楼的管理公司,这家公司从董事长到CEO,从经理到业务员,从保洁到保安压根就你一个人。毕竟当地主收租这事儿古今中外都不复杂,不信你问问身边的广东哥们?那么对于日本来说,你相当于是买了个日币资产的理财产品,如果是在东京,到手收益率通常在3%-5%之间,对上没有给领导增加GDP,对下没有给街坊们提供就业岗位,反倒是一直在赚日本的钱,就这,岗位你是一个没给,福利你是一个没落。
所以这两年这种模式入管局审核越来越严格,政策口子一直在收窄。
而如果是同样的钱,你弄个实体餐饮店,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租房给你得给房东钱吧,这么大的店员工怎么不也得七八个了,拉动就业岗位了吧,这钱都砸了那么多了,总不能两三年就倒闭了。所以只要是这种,甭管你这家店运营的咋样,就算每年都亏钱,日本入管局也愿意一直给你签证,毕竟你亏的钱,都到了人家口袋去了。全球哪个国家能不给财神爷好脸色呢。
甚至可以说:
吸引外国人来开公司和实体店,保增长、促就业才是入管局设立经营管理签的本意。
只是这两年被聪明人给走偏了。
说回实体店,至于做什么实体项目,这也是因人而异的,毕竟每个人熟悉的领域不同,饮食类的话做的人最多,门槛相对低,可复制性强。
康哥是我在中国的朋友。做为一个名下拥有三辆凯迪拉克的车主,康哥很早就脱离了低级趣味,其消费信条为:同一个技师绝不点第二次,要不然容易办卡。但就是这样一个理智的人,却找到了我们提出了一个失智的商业计划:他想去日本开足疗店。
这事儿咋说呢,如果细分垂直领域的话,足疗这条赛道在日本勉强还能算的上是蓝海。
可老话说的好,当一个人上头的时候,能拦住他的只有南墙了。就这样,康哥的足疗店在日本开了三年,生意并不能算差。毕竟这玩意确实有放松的作用,所以也吸引到了一帮忠实用户。但你要说盈利,康哥原话是:
辛辛苦苦一整年,只谈缘来不谈钱。
横批——白干。
加盟与托管
严格意义上来讲,加盟与托管也该算在实体类范畴。但是具体操作起来还是有一定差别的,所以在这里单开来讲。
加盟模式,即franchise,日文フランチャイズ。签合同加盟一个品牌,你自己租店铺,自己招人,品牌方提供品牌使用权,给你定期供货,也可能培训员工,但是主要还是由你自己来运营,盈亏自负。
这种模式适合自己有起始资金,拥有相关运营经验且日语过关的创业者。
毕竟实体店最大的优势就是容易复制。
至于托管模式,可以理解为加盟的升级版,一切都由品牌方提供,你只要提供起始资金和公司账户即可。
所有的环节都由品牌方以你的名义去操作,实现托管,然后一般会签约定期合同,每个月利润固定的返还比率,到期赎回等等。你出钱他出力,有经营有收益。
其本质是你投钱给品牌方开分店,对品牌方来说,用别人的钱开自己的店,变相加杠杆;对你自己来说,用自己的钱让别人帮你开店,每个月拿固定回报,保证了收益,保证了签证,也不需要自己去操作,算是一个双赢的模式。
这种模式适合想拿经营签证,但又想有个看得见实体营生的人,目前市面上项目不少,坑也最多。
这里总结一下掉坑的表现,基本都是听信了机构的宣传,投资了某个加盟项目,其中以餐饮介护等相对资金量投入不多的为主,毕竟钱太多,小鱼就咬不了钩了。
而且做生意这事儿,人家上来就敢说一定挣钱,更有甚者给到年回报15%以上。就这收益率,伯克希尔哈撒韦,桥水基金纷纷为其点赞。而等到热血沸腾把钱投进去后才发现,这些项目通常都是以下结果。
1、空壳项目。别说赚钱,等你登陆日本了,中介还不断伸手找你要钱,不给?那不好意思,之前项目黄了,前面成本全部打水漂了。
2. 没有退出机制。侥幸碰到一个相对靠谱的项目了,年回报也能达成5%左右。分红了两三年了,这时候想转手项目变现。不好意思,没有回购协议。想委托管理公司转手卖掉。行啊,转手费20%,这几年分红还不够转手的。要不想掏这个转手费,那抱歉。直接告诉你,市面上没有公司愿意收购。你想自己转卖,那你折腾吧。看你这新人上哪儿去找日本商务资源来对接。
3、没有对应资产。花了大价钱加盟了项目,结果只是投资了一个经营权,根本没有任何对应的固定资产。什么意思,这东西给你分红,也给你身份。但资产?什么资产,那不是管理公司投入的吗。
对于此我想说:
任何投资项目的门槛,收益和风险都是有相对值的。
低风险高收益必然门槛高。
即便是日本街头随处可见的的便利店,你要是想加盟的话人家都要求你和你配偶之间至少一个是日籍,同时你还得拥有自己的土地等。这对于正准备登陆日本的朋友来说根本就是不可选项。相对的,想要门槛低,容易加盟的,人家张嘴就敢跟你保证年化收益在15%以上。可以掂量一下这里的风险有多大。
到了如今,随着话术的升级和信息差的拉大。什么区块链介护,元宇宙餐厅。各种赛博BP乱飞,还是那句话,如果想选择加盟,请务必来东京实际看看。
后记
说了这么多,在日本做生意的思路总结起来:
还是讲究一个“细水长流”,而不是“一夜暴富”。
这也导致了日本有着3.3万家百年老店,占比全球近4成。
因为很多店家一开始就奔着一个生意做一辈子的念头来了。
这点很多人眼里很奇怪,会琢磨:他们为什么不想赚快钱呢?
也许千年前有句古语可以回答: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而自己方砖寸瓦盖筑起的墙,
那怕低矮,
也住得安心。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东京老萧(id:KingsJapan_com)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