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日本资讯大型中文门户网站
公众号

揭秘丨美国造假币流入日本,令日币贬值的背后

中信出版·墨菲·2020-12-19 13:04:00·图书
10万+阅读
摘要:美国造假币流入日本,令日币贬值……这看似诡谲的事情早在2000年被搬上了荧幕,也就是攻略三部曲的《东京攻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信出版墨菲(ID:citicpub-murphy)。

揭秘丨美国造假币流入日本,令日币贬值的背后

©Unsplash:@hiholdmyhand

美国造假币流入日本,令日币贬值……这看似诡谲的事情早在2000年被搬上了荧幕,也就是攻略三部曲的《东京攻略》。

揭秘丨美国造假币流入日本,令日币贬值的背后

狗血的4角恋,背后的大国恩怨

这部戏里由一身玄色长风衣装扮的梁朝伟主打一段漂亮的“单打群”格斗,画面处理干净利索,背景音乐隐隐透出东京的韵味。女主陈慧琳到东京寻找不知所终的新郎高桥,负责新房室内装修的郑伊健(其实是陈慧琳的爸爸暗地派来保护陈慧琳)为了讨债追随而来。日本黑帮介入到寻找高桥的 事件中,使梁朝伟和郑伊健有机会充当英雄救美的角色,看似狗血的准新郎平常高桥勾引黑帮头子的情妇引起嫉恨和报复的原因,背后隐藏的却是美日两国的恩恩怨怨。剧中美国造假币流入日本,令日币贬值一事更暗指广场协议。

揭秘丨美国造假币流入日本,令日币贬值的背后

揭秘丨美国造假币流入日本,令日币贬值的背后

广场协议(Plaza Accord)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所以签订此协议。

广场协议的签订得到日本大藏省(2000年前的日本主管经融财政的部门)的强力推动。当时日本经济发展过热,日元升值可以帮助日本拓展海外市场,成立合资企业。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大幅升值,国内泡沫急剧扩大,最终由于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造成了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也就是长达20年的迷失时期。

那时走在忙碌的东京街头,随便哪一个日本人都可以给你讲一段泡沫经济的故事。

年轻的出租车司机会感慨地说,如果赶上泡沫经济年代开车就好了,那时候动不动就会有人拿出大把钱来,要求从东京打的到名古屋(大约300公里),东京的出租车司机一年的收入可以达到1000万日元。但现在是钱少车多,出租车的生意大不如前了。言语间满是对泡沫时代的向往。

在地铁老工作人员的记忆中,JR中央线在泡沫破裂的20世纪90年代,似乎成了破产者自杀的最热门地点,只要一报告JR中央线紧急停运,那肯定又有人卧轨自杀了。所以你可以看到,东京的地铁都安装了半高的屏蔽门,其最初的安装目的是为了防范自杀的人。

至今,如果问起大学毕业生会告诉你:80年代有一种说法叫“割青麦”,就是公司在学生快毕业的时候就把他订下来,然后以进修的名义送到夏威夷去,因为怕被其它企业抢走。而一进公司的时候,老板就拿出10万日元说“今天不用上班了,你拿着钱去银座买衣服。”市道曾经是如此地景气。

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吹起的这一个泡沫,是人类经济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一个。在泡沫破裂后的15年间,日本都在为这个泡沫还债:经济萧条、政局动荡、犯罪率上升。

“1993年的时候,日本人用了22年的时间,终于使人均GDP从世界第18位,达到了世界第一;但到现在,又经过了14年时间,日本的人均GDP从第一回到了第18。”东京电视台著名的经济评论家莫邦富曾在采访中说道。

那注定是一个迷乱的时代,在日本的街头巷尾充斥着“炼金术”之类的大众读物,“理财技巧”成为全民流行语,一半以上的日本人都持有股票,一向以高储蓄率和节俭出名的日本人在银座排着队买LV的包。这种现象在日本是前所未有的,因为从明治维新后的殖产兴业时代开始,日本一直有一种基本倾向:重视实业、轻视虚业。所谓“虚业”主要指投机,尤其是股票市场上的投机。日本人把炒股的人称为“株屋”,就是“炒家”,一直没有什么好印象。老百姓的钱财主要是存在银行、保险公司和邮局。在“股市不败”和“地价不倒”的泡沫经济时期,老百姓纷纷把存在银行里的钱拿到了股市,“你不买股票,你就是笨蛋,一年的投资回报就有100%。”银行拿着大把的钱来劝你买地,地价在不断上涨,而利息又接近于零。如果从银行借入资金来购买土地的话,肯定会因土地升值而大赚一笔。买了土地,银行又会以这块土地为担保,去买别的土地,如此循环反复。

日本的资本家四面出击,买便全球。1989年,在夏威夷,可以建高尔夫球场的山谷只有一个还在美国人手中,其它全部被日本人买了。最有代表性的是东京亿万富翁横井英树,他购买了伦敦郊外的泰姆公园、英国南部的朱比特山以及苏格兰久负盛名的标志性建筑——格莱乃普城堡和西班牙巴塞罗那郊区的菲尔格拉宫殿。1991年,还以4000万美元将被视为纽约心脏与灵魂的帝国大厦收于麾下。当时“壕”字还未出现,老佛爷的门口也没有闪现中国大妈的身影......

面对日本人近乎疯狂的购买力,哈佛教授傅高义在惊呼《JAPAN IS NO.1》,日本人接着高呼《日本可以说不》,在这个狭小的岛国上,一亿人都沉浸在全球经济迄今为止最大的一个泡沫之中。

揭秘丨美国造假币流入日本,令日币贬值的背后

《日本可以说不》
1989年,日本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和右翼政客石原慎太郎写的《日本可以说不》。当时,经济世界第二,野心自负的日本人,鼓吹美国崩溃论,自负日本的优越。经济上的大发展,带来政治上的大跃进,这是人性和社会学带来的政治学上的规律。

揭秘丨美国造假币流入日本,令日币贬值的背后

泡沫注定是泡沫

泡沫注定是泡沫,总会有碎的一天。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曾经回忆,他在东京的表哥在泡沫经济前夕,用5亿日元买了一套房子,结果到1990年中期,只值1亿日元

格林斯潘说:“不到泡沫破裂人们便无法断定它是不是泡沫。”

1990年市场交易的第一天为转折点,日经股价落入了地狱。自那时候开始,日本股票市场陷入长达十多年的熊市之中。直到今天,日经指数仍然在1.7万日元的位置振荡。

紧接着是地产。许多日本人还清楚地记得,1990年9月,日本国营广播电视台NHK连续5个晚上在黄金时段播放了有关土地问题的特别节目,指出地价是可以下跌的,并提出应让日本的地价下降一半,同时主张进行土地税制的改革,限制房地产融资。这一节目像颗重磅炸弹,其巨大的舆论冲击力揭开了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序幕。以这一节目的播出为转折点,日本的地价自二战结束以来第一次开始急速下跌。

1991年,巨大的地产泡沫自东京开始破裂,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土地和房屋根本卖不出去,陆续竣工的楼房没有住户,空房到处都是。房地产价格狂跌,当年,六大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就下降了15%~20%。据2005年日本国土交通省发表的地价统计数据,日本全国的平均地价连续14年呈下跌趋势。与1991年相比,住宅地价已经下跌了46%,基本回到了地产泡沫产生前1985年的水平;商业用地下跌了约70%,为1974年以来的最低点。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曾经回忆,他在东京的表哥在泡沫经济前夕,用5亿日元买了一套房子,结果到1990年中期,只值1亿日元。

当日本政府意识到泡沫的严重性时,他们采取了强硬的挤泡沫手法。首先提高银行利率,进行宏观调控。自1989年5月始,日本央行3次上调贴现率。1990年8月,为防止海湾战争带来的油价上涨的冲击,日本银行将贴现率从4.25%一次性上调到6.0%。在短短的一年零三个月里加息3.5个百分点,可见其力度之大。

其次是从财政政策上入手。1990年3月,大藏省在政府税制调查会中设置了土地税制小委员会,探讨对土地税制的强化问题。10月,确定了以设立地价税为支柱的土地税制的改革方向,并制定了《土地基本法》,次年4月开始征收地价税。1990年12月,土地政策审议会决定要拉低地价,正式开始挤压泡沫。

事后的统计表明,日本因股市和房地产暴跌而造成的损失达6万亿美元。破产者开始大量涌现。经济的萧条直接漫延到了政治和社会领域,并且直抵民族文化的根基。日本的电视节目曾经流行对90年代的首相进行排序的游戏,十多年的政治动荡、内阁走马灯似的变换,连日本人都说不清90年代日本到底出了多少个首相。日本即便在二战后极度困难的时候,都没有出现如此混乱的政治局面。

在日本国会议员,曾在宫泽喜一内阁任经济企划厅长官的野田毅看来,用“礼崩乐坏”来形容泡沫经济破裂对日本社会的影响一点也不为过。

揭秘丨美国造假币流入日本,令日币贬值的背后

日本的迷失·前夜:1992~1995
作者:[日] 西野智彦

揭秘丨美国造假币流入日本,令日币贬值的背后

日本的迷失·崩溃:1996~1998
作者:[日]轻部谦介 西野智彦
日本失去的20年,是谁?做了什么?究竟是哪儿出了问题?日本资深媒体人轻部谦介与西野智彦跟踪了泡沫后的90年代金融混乱时的政府、日银、政治家的动向,历经10年,采访了日本央行、财政机构、日本政府等关键亲历人物,并将很多一级保密文件首次示人。
真实的还原政权与经济的博弈,真实还原日本政府及金融部门的经济政策思路。

不过在这一点上,电影人似乎更加敏锐,千禧年,香港导演马楚成以日本经济危机为背景打造《东京攻略》,而1年之后,宫崎骏以日本经济危机为背景导演出《千与千寻》,在这部电影中,女主人宫千寻出生于1990,宫崎骏从孩子的视角出发,讲着日本社会的故事:泡沫经济破产后的长期不景气,旧有社会体制的难以改革,国民对政府内阁的强烈不信任感,这些都是成人的麻烦;而在孩子的世界里,学校道德败坏,校园暴力不断,少年犯罪更是司空见惯的黑暗。

揭秘丨美国造假币流入日本,令日币贬值的背后

怎样找一把钥匙打开光明之门,在宫崎骏的故事里,千寻最终激发出身体里全部的潜能,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冒险。但有的日本学者认为,“日本社会再也回不到以前那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利益主导了一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信出版墨菲(ID:citicpub-murphy)。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中信出版·墨菲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中信出版·墨菲 特邀作者
3篇文章

作者简介

提供专业图书与培训,以应对变化的从业环境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