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财阀的特征
经过城市化和电气化的发展,日本经济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步入了长期的增长轨道。就从明治末期到昭和初期这一时期来看,财阀对于日本经济的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日本经营史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财阀展开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研究结果表明,财阀推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日本经济的增长。
所谓财阀,在山崎广明看来,是指“在核心产业的多个部门拥有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企业,以家族经营为中心、触角伸向多个事业领域的企业形态”A。财阀是在世界各国都能看到的经营实体,但日本的经营史研究在阐明本国财阀的固有特征这一点上取得了突破。其主要特征有以下三点:
第一,经过脱胎换骨般的改革,企业转变成现代经营实体,形成了日本的财阀。
如果不是从与掌权者勾结并获取特权收益的商人角色中摆脱出来,无论是三井还是三菱,都不可能保持长期成长。由于1881年的政变,海运公司三菱失去了政府支持,陷入了危机。由于不良贷款的增加,三井银行于19世纪90年代初期陷入经营困境,其中也包括出借给政治家的贷款。这些都清楚地表明了政商路线的局限性。
三菱依靠第二代当家人岩崎弥之助推行的多领域经营战略渡过了危机;三井银行依靠1891年就任该行理事的中上川彦次郎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摆脱了经营困境。三井和三菱都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从落后于时代的政商勾结体制成功蜕变为现代的经营实体,步入了长期增长的轨道。
第二,日本的财阀表现出“鲜明的工业化取向”,“除棉纺织业和电力行业以及它们的相关产业等少数事例外,(日本财阀)在众多的产业中都扮演了引导者和冒险者的角色”。
在商机扩大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各财阀通过成立控股公司、将下属子公司转为股份公司、结成旁系公司网等手段,组成庞大的康采恩。所谓康采恩,是指通过控股公司持有多家下属企业的股份,试图以同一资本支配不同产业部门的垄断组织的一种形态。这清楚地表明日本的财阀具有“鲜明的工业化取向”。
第三,日本的财阀企业与非财阀企业相比,财阀企业中出现了大量的专家型经营者。关于这一点,笔者已经在前文作了阐述。
总之,通过一系列的经营史研究,可以看出日本财阀具有三大特征:
一是从与权力密切勾连的政商形式中脱离出来,断然推行现代化、合理化经营;
二是具有强烈的工业化意愿,在诸多产业领域成为领导者;
三是积极录用、起用专家型经营者。
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第三点,具有明显家族企业特征的日本财阀却积极起用专家型经营者。这表明,专家型经营者在财阀内部拥有了发挥才能的舞台,成为经营现代化和工业化的旗手。在这里介绍的关于日本财阀的研究,对于后发国家的工业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可以说这是日本的经营史研究为世界做出的重要贡献。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财阀的康采恩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也就是1909—1923年间,日本出现了一场非常活跃的康采恩结成运动。除了原有的财阀,各种各样的企业集团都参与了进来。在此介绍其中的领军者,有三井、三菱、住友、古河、久原、浅野、川崎、大仓、铃木、岩井、安田、野村这12家企业集团。
这是在三井、三菱、住友、安田这些明治时期成立的“四大财阀”的基础上,加上在以往的研究中曾被提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新兴’财阀”A与“大正财阀”,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的背景下出现的“新财阀”得出的。
从组织方面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康采恩结成运动具有如下三个特征:
一、控股公司相继成立。这一动向始于1909年三井合名的成立。随后,1912年,合名公司保善社(安田系)成立;1914年,浅野合资成立;1916年,合资公司岩井本店成立;1917年,古河合名成立;1920年,合资公司川崎总本店、合资公司松商会(松方系)、合名公司久原本店成立;1921年,住友合资成立;1922年,野村合名成立;1923年,铃木合名成立。三菱合资和合名公司大仓组虽于1893年成立,但它们作为控股公司开始运作则是在1917年和1918年。
关于这些控股公司,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它们大多数都采取了合名公司或是合资公司的形式,基本没有采用股份公司形式。在主要的康采恩控股公司中,唯一的例外是1914年成立的浅野合资在1918年被改组为浅野同族株式会社。该公司即使在改组为浅野同族株式会社后,出资者也仅限浅野一个家族。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康采恩结成运动中,控股公司自身未能充分利用股份公司的功能,亦是其具有的局限性。
二、在控股公司成立前后,下属子公司转为股份公司。三井、三菱、安田、古河、铃木这几家在控股公司成立的同时就开始将直属子公司改为股份公司,而住友、大仓、浅野、川崎(松方)、久原、岩井、野村则在控股公司成立之前就开始将下属公司改为股份公司。
不过,在直属子公司转为股份公司过程中公开出售股票的公司却很少。截至1923年,前文讲到的12个主要康采恩的下属子公司中,将股票公开出售的仅有三井银行、三菱矿业、住友银行、浅野水泥、川崎造船所、久原矿业等少数几家。
康采恩要想充分利用股份公司本来的功能,即以更少的所有权来拥有支配权,原则上就必须公开出售下属子公司的股票。从这个角度来看,改为股份公司的下属子公司的股票基本没有公开出售,可以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康采恩结成运动的一个局限。但是,在浅野、川崎、久原这三家康采恩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下属子公司(浅野水泥、川崎造船所、久原矿业)对于公开出售股份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应该给予关注。
三、旁系公司网的形成。除三井、三菱、安田之外的康采恩,大多数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建立了旁系公司网。在1908年以前三井、三菱、安田就已经有了旁系公司,但直到控股公司成立以后,这些旁系公司才通过持有股票等方式完善了管理机构。这三家康采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亦扩充了各自的旁系公司网络。
关于这种旁系公司网的结成应该注意的一点是,股份公司“以更少的所有权来拥有支配权”的功能在控股公司与旁系公司的关系上表现得最明显。
例如,截至1920年1月末,三井合名对直系公司的持股比例均非常高,分别为:三井物产100%、三井矿山株式会社100%、三井银行67.2%、东神仓库94.0%。但是,三井合名对旁系公司的持股比例则明显低于直系公司,如:芝浦制作所58.4%、热带产业38.5%、王子制纸31.6%、大日本赛璐珞27.5%、北海道炭矿汽船19.5%、日本制钢所12.5%、小野田水泥12.5%、电气化学工业10.0%、钟渊纺织7.5%。
接着,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康采恩结成运动,根据表2-2,从推进多领域经营的角度,也可以总结出如下三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在1908年前就被称为“综合财阀”并实现多领域经营的三井、三菱、住友,进入其他主要产业领域,即重化学工业。比如三井进军化学、炼铁、造船领域;三菱进军化学、炼铁、电机、内燃机领域;住友进军化学、通信设备等领域。
第二个特征是此前将主营业务置于特定产业领域的,即所谓“矿业财阀”的古河、久原,“制造业财阀”的浅野、川崎,“流通业财阀”的大仓、铃木等,也都积极地推进多元化经营,粗具综合性康采恩的形态。本书将进入矿业、制造业、流通业、金融业三个及以上领域开展业务的康采恩视为综合性康采恩。
在表2-2中所列举的12家主要康采恩中,在1908年时将业务拓展到矿业、制造业、流通业、金融业四个领域的,仅有三井和三菱两家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在这两家的基础上又有古河、久原、浅野、铃木加入,综合性康采恩也由1908年的5家迅猛增加到10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矿业财阀”“制造业财阀”“流通业财阀”的多领域拓展,主要集中在商社、海运、造船、制铁这些时兴产业。
康采恩作为一种以“支配更多产业为目标”的垄断组织,向多领域拓展就是其核心要义。积极推进多领域经营的“矿业财阀”“制造业财阀”“流通业财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利用“大战景气”发展的时兴产业,一举成为综合性康采恩。这些财阀在这一时期的康采恩运动结成中占据了主要位置。
第三个特征,不同于上述各大企业集团,被称为“金融财阀”的安田和野村这两家并不热衷于多领域经营。特别是安田,甚至还从煤炭开采等从明治时期就进入的产业中撤退。与安田相比,野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追求多领域经营,但也只是部分涉足制造业而已。在这一点上,它们与“矿业财阀”“流通业财阀”形成了鲜明差别。
前文从推进多领域经营角度,总结了康采恩结成运动的特点,后文将根据不同的企业集团分别介绍财阀的形成与康采恩的结成在时间上的关系。
以上列举的12家企业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康采恩结成运动开始前,至少都具备了构成财阀定义的三大要素中的两项,即以家族为中心、垄断。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集团都实现了多领域经营。
在刚开始结成康采恩运动时,作为综合性财阀的三井、三菱、住友这三大企业集团,在矿业、制造业、流通业、金融业这四大领域中至少都进入了三个或三个以上;“矿业财阀”古河,“制造业财阀”浅野和川崎,“流通业财阀”铃木和岩井,“金融财阀”安田这六大企业集团也进入了这四大领域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
因此,上述九大企业集团在康采恩结成运动以前就已经成为财阀了。
相应地,“矿业财阀”久原、“流通业财阀”大仓、“金融财阀”野村这三大企业集团,在康采恩结成运动开始时,仅进入了上述四大领域中的一个领域。也就是说,久原、大仓、野村这三家企业集团结成康采恩的过程也是其变成财阀的过程。
20世纪20年代,四大财阀称霸日本
从前文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康采恩结成运动的主角都是那些“矿业财阀”“制造业财阀”或“流通业财阀”等企业集团。但是,这些企业集团积极推进的多领域经营战略,多数都在1920年战后恐慌的经济衰退中以失败告终。
古河矿业的不景气和古河商事的经营失败给古河财阀带来消极的影响。特别是企图利用“大战景气”搞投机而最终失败的事件,对古河商事的经营造成了致命性打击。这一打击也严重阻碍了集团中其他企业的发展。
久原的情况与古河基本相同。久原矿业的业绩下滑和久原商事的破产给久原财阀带来了十分消极的影响。“久原商事的破产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久原家族的事业经营带来了致命性的打击。”A此后,久原财阀的统帅久原房之助退出经营一线,财阀解体。1928年,房之助的内兄鲇川义介重新整顿久原财阀的各项业务,后被日本产业(简称“日产”)康采恩继承。
浅野和大仓的情况与前两家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经济危机并没有给它们的商事部门造成太大的打击。但是,浅野被昼夜银行的经营失败、海运和造船业的萧条拖了后腿,1922年将昼夜银行转让给安田财阀的控股公司保善社。大仓则由于将投资集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萧条的煤矿事业,错失事业飞速发展的机会。
川崎(松方)和铃木这两家在20世纪20年代,由于业务不景气,处于核心地位的公司经营失败甚至破产。在1927年的金融危机发生之际,川崎造船所经营不善,铃木商店倒闭。无论是川崎,还是铃木,都没能作为财阀生存下来。
关于岩井的情况,根据《岩井百年史》中记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1920年出现的萧条一直持续到1932年,给公司的生存带来了巨大威胁。”从实际情况来看,从1920年下半年到1932年下半年,该公司的确没能向股东发放红利。
说到野村,当时虽然没有受到严重影响,但也经历了商事部门(大东物产)的经营失败,作为财阀的事业扩张在20世纪20年代处于停滞状态。
综上所述,在20世纪20年代的日本,此前展开的康采恩结成运动出现了严重倒退。在这一过程中,久原、川崎(松方)、铃木这三家财阀消亡;古河、浅野、大仓、岩井、野村这五家财阀实力被严重削弱。考虑到这五家财阀在20年代末,在矿业、制造业、流通业、金融业这四个领域中的多个领域展开事业,因此,我把这五家企业集团认定为财阀。古河、浅野、大仓、野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财阀解体之际,被纳入“十大财阀”之列。
另一方面,与上述这些企业集团不同的是,三井、三菱、住友、安田这四家财阀的地位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宇田川胜和须江国雄曾对20世纪20年代财阀之间的竞争进行过深入研究,他们将这一现象称为“四大财阀的称霸”。
实际上,到20世纪20年代末,三井、三菱、住友、安田这四大财阀称霸经济界的局势变得更加明朗。截至1928年底,从主要财阀的直属子公司、旁系公司的实收资本来看,排在第一位的是三井,8.4914亿日元;第二位是三菱,5.9294亿日元;第三位是安田,2.4865亿日元;第四位是住友,1.8751亿日元,远远超过在大正财阀中排名最为靠前的大仓(1.4921亿日元)和古河(0.7148亿日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康采恩结成运动时期,有些企业集团虽然具备了财阀企业的特征,但是由于在20世纪20年代遭受了康采恩结成运动的挫折等原因,使所属的财阀解体乃至实力弱化,不得不接受其他金融机构和商社的支援。在20世纪20年代,久原、川崎(松方)、铃木以及古河、浅野、大仓、岩井、野村的各下属企业不得不接受四大财阀系金融机构和商社的支援。
20世纪30年代,财阀的转向和新兴康采恩的出现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康采恩结成运动结束后过去了近十年,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日本社会对财阀的抨击声日益高涨。受到昭和经济危机的影响,当时广大日本国民挣扎在困苦的生活中。1931年发生的抢购美元事件,三井银行等财阀系企业被指控操纵汇率,趁机大赚特赚。这也成为抨击财阀的直接导火索。1932年,发生了“血盟团事件”,时任三井合名理事长的团琢磨遭到暗杀。
处于风口浪尖的三井财阀,以“血盟团事件”为契机,开始推行一系列的转向策略:向社会事业捐款;三井家族一族的社长同时退出第一线;下属企业进行公开募股;在社会上声名狼藉的高管,如三井物产常务安川雄之助被迫辞职等。三井财阀推行的这些转向策略被其他财阀纷纷效仿。
在财阀的转向不断深化之时,1937年以后,财阀总部也逐渐股份公司化。具体来看,1937年,住友合资改组为株式会社住友本社、三菱合资改组为株式会社三菱社。三井稍晚,于1944年成立了株式会社三井本社。
这里应该注意的是,20世纪30年代后财阀的转向意味着财阀彻底转为了康采恩。
如上所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由各财阀掀起的康采恩结成运动中,存在着控股公司比较封闭和直属子公司股份未公开出售等局限。而且,在20世纪20年代,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国际竞争的重启,重化学工业的发展受阻,在这样的背景下,前一时期的康采恩结成运动的诸多问题便遗留了下来。
与此相反,随着重化学工业的不断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前半期,动员社会资本的必要性逐渐凸显,直属子公司公开出售股份以及控股公司的股份化不断取得进展,各种问题逐渐被解决,财阀彻底实现了向康采恩的转化。
由上述内容可知,日本的康采恩结成运动在20世纪30年代再度成为一股热潮。不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康采恩结成运动与30年代的热潮相比,具有以下两个重大的不同:
第一个不同是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与财阀不同类型的康采恩结成运动领导者。在20世纪30年代上半期,鲇川义介的日产康采恩、野口遵的日窒(日本窒素肥料)康采恩、森矗昶的森康采恩(以昭和肥料和日本电工为核心,1939年两家公司合并成立昭和电工)、中野友礼的日曹(日本曹达)康采恩、大河内正敏的理研(理化学研究所)康采恩等所谓的新兴康采恩纷纷涌现。
新兴康采恩由于较少受家族因素的影响,不能视为财阀。也就是说,在20世纪30年代,与财阀的康采恩化不同,新型的康采恩结成运动开始了。
第二个区别是三井、三菱、住友、安田这四大财阀的扩张更为彻底。在20世纪30年代,古河、浅野、大仓、岩井、野村这些财阀也致力于康采恩的扩大,但它们与四大财阀间的差距仍不断扩大。
正如宇田川胜和须江国雄两位学者指出的那样,四大财阀的称霸与新兴康采恩也有关系。1937年以后,进入战争时期,众多的新兴康采恩都面临着股票市场萧条、原材料难以确保、与原有财阀的竞争激烈等诸多问题,陷入经营困境,有些甚至不得不解体或重组。
在这样的情形下,可以说四大财阀旗下的金融机构和商社在20世纪30年代继续发挥其基础功能。
所属财阀被四大财阀远远抛在后面的企业,以前所属的财阀消亡了的企业,属于新兴财阀旗下的企业等,都不得不接受四大财阀的支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财阀牵引着日本经济的成长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正如前文所说,在这一过程中也重复上演了盛衰荣枯、此消彼长。在经济波动的时代大潮面前财阀也难以做到应对自如。
本文摘选自《日本失落了吗:从日本第一到泡沫经济》,作者:橘川武郎,译者:田中景,浙江人民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日本通经授权发布。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小通书屋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